论文赏析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赏析

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在新中国邮票设计中的运用

日期:2022-07-20

打印

【字号:

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邮票中采用已有绘画作品作图案的占有相当的比例,主要应用于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纪念邮票上,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场面和英雄群像。如纪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中的“强夺卢沟桥”“过雪山”、纪4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中的“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八路军东渡黄河”“解放南京”、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的“开国大典”,纪74《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中的“强渡金沙江”、 纪109《遵义会议三十周年》中的“娄山关大捷”、 纪11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中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光荣参军”、J107《遵义会议五十周年》中的“遵义会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J117《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中的“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1996-2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中的“三军大会师”、1998-24《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纪念》中的“远筹帷幄”“攻克锦州”“决战淮海”“解放北平”“支援前线”、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大会师”、2011-16《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的“开天辟地”、2014-12《纪念黄埔军校九十周年》、2015-3《遵义会议八十周年》中的“遵义会议”、2016-3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胜利会师”“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等。

毛泽东等领导人或英雄人物的个体形象、肖像。如纪109《遵义会议三十周年》中的“决战前夜”、纪11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中的“毛主席在著作”、文4《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中的“毛主席侧面军装像”、文12《毛主席去安源》、J11《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中的“永不休战”,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中的“青年时期的鲁迅”、J75《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中的“聂耳像”、J83《柯棣华逝世逝世周年》中的“柯棣华在中国”、 J184《徐向前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中的“峥嵘岁月”、1993-17《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中的“毛泽东在陕北”“毛泽东在中南海”、2000-12《陈云同志诞生九十五周年》中的“五卅运动中的陈云”“陈云在延安”、2005-26《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中的“杨靖宇”“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关向应”、2013-30《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北国风光”“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心潮”等。

革命历史发生地建筑或纪念性的建筑物及环境。如1992-5《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2009-31《古田会议八十周年》、2015-3《遵义会议八十周年》中的“遵义会议会址”等。

直接选用原画进行技术上的加工设计 

建国初期,选用的绘画作品多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的油画作品,由于我国印制邮票的技术有局限,设计成邮票图案时必须由雕刻师按图重新雕刻处理。如纪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中的“飞夺泸定桥”、纪4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中4枚邮票,都由原来的油画按照雕刻版进行了处理。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的“开国大典”(图1)由雕刻制版大师唐霖坤主刀,原画宏大的气势、庄严的构图在邮票中得到很好体现,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被评为建国30年最佳邮票。在影写版尚未使用以及使用的初期阶段,这些雕刻版邮票较好地表现了原画的精髓,但原画亮丽的色彩却无法体现。到上世纪60年代后,影写版印刷普遍采用,许多革命历史题材油画被选作邮票主图时便采用了影写版印刷,如纪109《遵义会议三十周年》、纪11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12《毛主席去安源》(图2)、J107《遵义会议五十周年》等等都使用了胶版印刷,很好地还原了原画的色彩。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胶版印刷技术的提高,一些以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作主图的邮票,如1996-2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图3)、1998-24《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纪念》、2013-30《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二十周年》、2016-3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等就采用了胶版印刷艺术,对于画作的还原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图1

图2

图3

在邮票设计时,设计者还会根据需要对原画作一些必要的艺术处理。如2016-3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6幅图稿中,除第1幅“长征出发”是专门为邮票创作的外,其余5幅(图4)均选自沈尧伊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和其姐妹篇《长征 1936》中的作品。连环画原作为黑白色,有老照片的历史感,采用西方写实风格和版画技法相结合的手法创作。沈尧伊进行邮票设计时,根据邮票本身的特点,进行了电脑设色并做了局部修改。在印刷时,胶印网点采用高线数的调频加网,红旗、桌上的茶杯等局部图案采用调幅加网,这种混合加网的胶版印刷增加了邮票的防伪效果。而票中的红旗、五角星、红色领章等使用了红色荧光油墨印刷,显得鲜艳夺目。

图4

以原画作为邮票主图并融进其它元素 

1992年,版画艺术家古元接受了1992-5《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邮票的设计任务后,曾考虑过以当年最早的《讲话》版本作主图,还设想过用毛主席当年的画像或讲话时的办公室、会议室为画面,但都觉得很难体现《讲话》的精神实质。最后在同志们的建议下,采用了他自己在1979年创作的套色木刻《回忆延安》:宝塔山、古城墙、骆驼队,战士们骑马上战场,干部们背着庄稼趟延河,老乡们在河边担水、饮马……古元还在画面下方,加上了打开的书本来象征《讲话》在革命文艺理论方面的基石作用。邮票通过大块黑白对比,产生出浑朴而明快的艺术效果(图5)。

图5

2005-26《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图6)分别选用画家廉南宁描绘的“杨靖宇”“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关向应”素描头像为邮票的主图。邮票设计时,在邮票上分别以“挺拔的长白山青松”“巍峨的太行山”“波浪翻滚的洪泽湖”“淮南的层层梯田”和“滚滚波涛的黄河”作背景衬托,表现出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的战斗环境以烘托他们的英雄形象。

图6

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小型张“大会师”(图7)以120mm×90mm的大规格展示李宝林、周顺恺的画作,其中邮票规格为80mm×50mm,邮票下面是毛主席书写的《长征》诗,大概占了100mm×22mm的篇幅。毛主席的《长征》诗手稿与油画画面紧密呼应,很好地诠释了长征的伟大精神及其深远的影响。

图7

2014-12《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邮票(图8)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背景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简练的钢笔线条勾勒了军校的白墙与古树;前景则取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作品、由潘嘉俊创作的《1924·黄埔军校》,表现了黄埔军校阅兵时的庄严场景。背景与前景互相照应,相得益彰。邮票画面气氛肃穆,90年沧桑历史尽在其中。

图8

将原画用作背景衬托主图,或用于邮票的边饰、过桥 

在确定邮票主图后,我们的设计者有时还会用一些历史事件场面作主图的背景,而选择的图案当然以现成的画作为最佳。如纪62《“五四运动”四十周年》“向科学技术进军”一枚(图9),以周令钊1951年创作的油画《五四运动》作背景,烘托新中国青年在马列主义旗帜下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前景;1997-12《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陆军”邮票(图10),以艾中信1955年创作的油画《过雪山》作背景,衬托前景行进中的的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两枚邮票均以单一色彩作背景,反衬色彩鲜艳的前景,将历史画面与现实结合起来,色彩对比鲜明,主题突出。再如2011-16《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的“开天辟地”(图11),以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何红舟、黄发祥的大型油画《启航》作背景,来衬托前景的上海“一大”会址,既表现了“一大”召开的两个场地,又加上了人物的动态,动静结合,很好地展现了“开天辟地”这一重大革命题材。

图9

图10

图11

此外,2007-2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邮票的设计者,还在版式二两套邮票之间插进当代军旅画家罗田喜的油画《南昌起义》(图12),灵活地利用现成的油画画作,作为过桥的图案。图案对原作进行了剪裁,并以单色形式展示,与邮票上着装鲜艳的雄姿英发的新时期人民解放军战士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历史的沧桑、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图12

(作者:崔绍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