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人邮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集邮天地 > 邮人邮事

创新体现在严谨之中 —— 访《科技创新(三)》邮票设计者杜钰凯

日期:2021-12-21

打印

【字号: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十三五”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今年11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科技创新(三)》纪念邮票一套,5枚内容展现了我国近两年取得的五项重要成果: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华龙一号、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

邮票仍由旅居英国的中国年轻插画师杜钰凯设计,风格延续前两组的系列特点,采用现代手绘插画方式表现,色彩鲜亮明快,画面清新自然。

                        设计持续五月

“90后”的杜钰凯,2012年从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一毕业,就去英国留学。在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读完研究生,很快在那找到了工作,便留了下来。

一个年轻时尚的女孩,缘何会对科技成果这类高深、庞大和繁杂的题材创作感兴趣?采访中了解到,杜钰凯本身就是一位偏重于科技类的插画师,曾经创作了不少富有个性、科技特色鲜明的作品,因而才被国内邮票发行部门所看中,“锁定”为《科技创新》邮票的设计者。

杜钰凯说,自己很喜欢设计《科技创新》这一题材邮票,因为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新东西。在着手《科技创新(三)》设计之前,她对邮票所反映的五项科技创新成果,也略有所闻,真正深入了解则是在专家们提供的资料后。今年4月底开始,她陆续收到邮票责任编辑温文雅和专家团队发来的参考资料,5月开始有了第一批草图。

《科技创新(三)》5枚邮票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分别有不同的专家组对应,修改意见和反馈时间先后不一,加上科技类题材邮票尤其要做到准确无误,故5枚邮票的设计进度无法保持完全一致。整个设计过程,前前后后持续了五个月时间。

从《科技创新》第一组邮票开始,杜钰凯便是与承担邮票责任编辑的温文雅合作,有关的交流主要是借助微信进行。杜钰凯介绍,每幅新图稿一出来,温老师就会送给各有关专家团队审看,根据反馈的意见再作修改,来来回回大概有十几稿,但不是每枚邮票的图稿数量都一样多,有些内容比较直观和稍好表现,所画图稿和方案就没那么多。比如“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溯源”,就比“嫦娥五号”设计了很多图稿,因为偏抽象的内容比较难抓准。

而像“华龙一号”类似以建筑为主的科技成果,相对容易表现。第4枚以“华龙一号”为主画面,辅以能量公式、核裂变等元素符号,展现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为了和前两套邮票相呼应,她采用了类似第二组的“散裂中子源”和第一组的“神威▪太湖之光”的表现手法,把相关的技术展现在主体物背后。

                    体现科学严谨

从《科技创新(三)》邮票所表现的内容看,与前面两组相比,感觉在设计上难度要更大一些,比如,“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这个项目,光是听票名就这么一长串文字,设计起来肯定棘手,一问果不其然。

杜钰凯说,这一枚确实是最有难度的一枚,该成果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既要表现出这项成果的内容,又要与其他几枚有明显主体物的邮票相统一,着实不太好把握。其在视觉表现上的难度,主要是这个内容从古DNA发现古人人群迁徙和流动的方向,对于今天现代人的分布和追溯我们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一枚需要表现时间流动的邮票,若以一个平面且静态的插画去表现全部内容几乎是不可能,所以一开始的方案是提取了如头骨、地图、DNA等关键元素,把它们重组在一个画面上,专家组看后觉得过于抽象且没有表现出这个内容的重点。

多次商量和研讨,专家组给了不少视觉上的建议,比如,地层的融入,古人和现代人的链接,远古半埋在地下的DNA等。当杜钰凯据此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时,又因为内容过多,整个画面失去了重点,也与其他几枚邮票风格不统一。经过再次与邮票编辑和专家们商榷与沟通,她还是延用了《科技创新》前两组邮票所用手法,即用圆圈把不同时空的事物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上,于是就有了最终的这个版本:以古今对比、DNA链、古地层等为表现元素,形象展现“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的画面主题。

邮票图稿是修改出来的。杜钰凯告知,《科技创新(三)》的修改,主要是在每项成果尤其是主体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例如,“嫦娥五号”和“奋斗者”号的结构,经过了专家组反复审查再作修改;“华龙一号”的切割面,是表现这个核电安全的重要部分,必须严格忠实于原貌;DNA整个概念的表现,还有蝗虫的数量与姿态等,几经组合和变化。她说,所有这些修改都是在专家们和邮票编辑等指导下进行,每个环节和步骤,无不体现出对邮票设计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与科学态度。

                      配色变化求新

科技魅力,艺术光彩。《科技创新》从第一组到第三组都是由杜钰凯一人设计,就题材而言,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那么在保持系列邮票的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是否有意识地寻求创新与突破,比如,第二组第1枚已出现过 “嫦娥四号”,这次又有“嫦娥五号”,在表现时有何不同的考虑?

杜钰凯介绍,这次主要是尝试了一些不一样的配色。像第1枚表现“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施无人月面取样的工作场景,此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战,与“嫦娥四号”既接近也相呼应,因此对“嫦娥五号”和月球的表现不能和上一套有太大出入,故只能在配色上做出变化。

第二组中的“嫦娥四号”,是在蓝色调的月球和棕褐色调的宇宙里,第三组邮票因还要考虑到全部主体物的固有配色,如“奋斗者”号是白色和绿色组合,蝗虫是绿色和棕褐色搭配,“华龙一号”建筑是灰白色的,而“嫦娥五号”主体本身金黄色的,通盘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枚邮票最终是在灰白色调的月球表面和蓝色调的宇宙里,配色上也与其他几枚邮票基本上统一。

“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研究成果,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杜钰凯说,画面通过蝗虫聚集、4VA化学式等场景,表现了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这一昆虫学研究重大突破,这也是第一次在《科技创新》系列邮票里尝试绘画这么具象的昆虫,正好这枚邮票的资料收集率先完成,也成为整套邮票创作设计的起点。她觉得,蝗虫在稻田里的聚群是关键元素,并不能像第二组的“克隆猴”那样把主题动物抽离出背景环境,所以无论从配色还是构图上,都比之前两组邮票更接近固有色。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我国首台具备全球海域载人进入能力的重要装备,也是当前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载员人数最多、海底作业时间最长、作业能力最强的装备。看到《科技创新(三)》中的这1枚,自然会联想起《科技创新(一)》里的“探索一号”考察船这枚票。在“探索一号”设计时,杜钰凯用了很平面的构图,直线分割画面和全侧面的考察船。为了有所变化,这次的“奋斗者”号带有俯视与倾斜的角度,呈现得更立体。她说,这样一是强化了海底的深度,二是旨在体现马里亚纳海沟的狭窄,能够让观者感受到这项科技成果的深奥与难度。(危春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