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助我三不误 (福建 陈国成)

2018-12-10  

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刚刚跨入“而立之年”,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我也将“奔七”了。四十年的风霜雨雪,磨砺着这些当年的上山下乡知青。伴随着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我也不断得到学习与成长并获得各种表彰,先后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的家庭还荣获“福建省最美家庭”、“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实现“工作、集邮、家庭”的“三不误”。下面我着重讲一讲我的集邮之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集邮者,成为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士、邮展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

一、“十年磨一剑”的故事

记得在1991年参加福建省“纪念建党70周年”邮展动手制作邮集时,参考资料匮乏,手中展品素材有限,首次编组的《新中国普票》邮集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普1”至80年代的“普23民居”,连“普5”都还只能一套信销票,首次参加省展获得二等奖,高兴之余我也看到了不足,整个邮集头重脚轻的现象十分明显。随后二年时间,在梁鸿贵、常增书、刘广实、唐无忌等老师的帮助指导下,1993年参加全国邮展时我把邮集定位为新中国早期旧币面值的普票,专门展示了1950年2月开始发行的“普1”至1954年发行的“普7”,还有利用原华东解放区邮票及原中华邮政和汇兑印纸为底票,加字改值后作为普通邮票使用的“改1——改10”,共17套旧人民币币值的全国通用普通邮票。该邮集展示了“普5”全套新票,“改2”实寄封,“改3”三枚的组外品、“改10”漏齿票等较多亮点的邮品,获得88分,沾了金榜的边。在成绩和差距面前,邮协的领导鼓励我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邮品的份量和邮识的研究,并选送我的邮集参加97年香港回归前的第11届亚洲邮展。为了体现邮集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补充了解放初期发行的“普东1”、“普东2”和“普旅1”三套限地区贴用邮票,而原先这类限地区贴用的普票,其币值属于“东北币”和“关东币”,不在旧人民币范围。这样一来,整部邮集更趋完整,首次出境参展获得了香港国际邮展的大银奖。作为邮展评委的刘广实老师事后专门对我进行了辅导,指出了邮集的不足,特别是对新中国早期普票展品素材的甄选、展品研究的深度要加强。随后,我对邮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在编排上大胆的把限地区使用的“普东1、普东2”和“普旅1”三套普票与“改8、改9”两套早期在东北地区使用的改值票单列一框,并进一步充实珍罕邮品,如“普1”的长尾票、“普2”4000元未发行票、“普五”新票四方连、“改1”漏齿票等,增加邮集的研究性和观赏性,邮集在97年重庆全国展和98年天津世展候选展上双双获得金奖,标志着我的普票邮集开始走向成熟。

随后全国集邮联邀请国际邮展评审员和国内集邮专家为我的普票邮集把脉会诊。邮集除进一步增加较有珍罕性邮品外,更重要是突出邮集的传统研究,即使是“普6”“普7”这些在旧币面值普票难唱大戏的“小角色”也尽量在有限的两三张贴片中有所表现,特别对以前较为忽略的“普6”250元票全张第143号票位的子模特征,对“普7”250元票全张中第189号和第181号的不同子模特征进行研究和展示,而重头戏的“普5”、“改2”邮票则展示的新票的四方连,还有“改3”组外品的多连票及“改10”漏齿的版票。在展示实寄封的素材中,也尽量选择靠近发行当月或当年有着特殊邮政意义时间实寄的。这期间,我觅得一枚极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贴有“改4”800元面值邮票1950年6月28日从北京寄吉林省的实寄封,更正了“改4”发售于1950年7月之说,佐证了当时颇具权威民间邮刊“改4”800元面值票发售于1950年6月下旬的报道。十分难得的是,这一学术研究观点后来也收录到2002年出版的《中国集邮史》第七卷相关章节。经过几位老师春风化雨的指导,我和儿子慰星的两部普票邮集日益成熟,并被全国集邮联推荐双双入选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分别获得大镀金奖加特别奖和镀金奖,以致一位国际评审员感叹而道:“父子俩同题材同名邮集同届邮展同登金榜,不敢说是‘绝后’,但起码是‘空前’”。随后在新世纪之始的2001南京全国邮展,这部寄托着诸位指导老师期望和心血的《新中国早期普通邮票(1950-1954)》邮集获得大会最高奖——大金奖(图1),两年后再次在重庆全国邮展蝉联大金奖。从1991年获得省展二等奖到2001年全国邮展荣获大金奖,正应了”十年磨一剑”的古训。

(图1)

二、送“一片红”作嫁妆的故事

    2002年1月1日出版的第一期《中国集邮报》在一版刊登了《“一片红”作嫁妆》的报道并配上照片,照片上一对新婚青年共拥一个小镜框,里头有一枚集邮者梦寐以求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图2)。同期报纸七版刊登了《东南早报》雷静记者的专稿《集邮世家要嫁女,世纪珍邮作嫁妆》。这对新婚青年正是我的女儿和女婿。就在2001年底,我的长女慰云即将出嫁。作为一个集邮家庭该送给我们的掌上明珠一份什么特殊的礼物呢?左挑右选,我找出了珍藏多年的“一片红”邮票,作为新世纪送给爱女的嫁妆。我与老伴商量说:“这几年每每邮集送外参展,英文翻译的重任都落在女儿肩上,送枚珍邮理所当然”。老伴一拍即合:“‘一片红’红色吉利,图个好彩头,愿小俩口新家庭红红火火、甜甜蜜蜜”。《世纪珍邮作嫁妆》的新闻就这样在泉州当地和省内外集邮界传开了。

(图2)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远在美国洛杉矶的老华侨、某协会会长庞麟老先生从当地《侨报》上看到这则消息,随即通过有关渠道打来电话,如回大陆要见见这位送“一片红”作嫁妆的集邮家。就在这年秋天,在市政协工作人员和泉州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76岁的庞老先生带着他的夫人双双来到我的住处,认真观赏我获奖的邮集和其它藏品,亲切交谈集邮心得,一谈就是一个上午,直到市政府接待处多次提醒:中午市政府分管领导会见的时间快到了,老人才依依不舍离开我家。令人想不到的是下午一时多,我又接到电话,老人家半小时后还要过来叙邮。如约而至的老华侨比上午更兴奋激动,滔滔不绝的讲起他早年集邮史,这一坐又是二个多小时,临走前又是互赠邮品又是合影留念,全程随同的电视台记者拍下难忘的镜头,编写成《以邮为桥,天涯成咫尺》特稿,在泉州和福建省台及东南卫视播放,引起巨大反响,该稿还获得年度对外宣传二等奖,以致不少省内外集邮者在看到电视节目后把联系我的信函送至电视台,一时传为美谈,《集邮博览》2012年第5期还刊发了“把一片红当嫁妆的集邮家”专稿。

三、回集邮联“娘家”汇报的故事

继2008年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后,201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光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福建省的劳模代表晋京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暨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登上天安门城楼(图3a、b)。在颁奖结束后,我佩戴着金光熠熠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披着大红绶带,在省邮协宋晓文副秘书长的带领下,专门来到全国集邮联机关驻地,回“娘家”汇报来了!(图4)集邮联领导非常重视,会长杨贤足、常务副会长谭小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佳维、副秘书长李寒梅、集邮联各部门负责人及集邮主流媒体领导围坐一起,听取我的汇报。我激情的讲述了近五十年的集邮历程,抒发感谢、感慨、感恩、感悟之情,阐述知邮、藏邮、爱邮、品邮的体会,介绍了集邮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的心得——因为我在获得劳模的上报材料中,“集邮文化的弘扬者”也写进我的先进事迹里。全国集邮联几位领导对我的获奖致以祝贺。在之后出版的《中国集邮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蔡旸总编撰写的《奖章背后邮情深》报道。能获得全国劳动者最高荣誉之一的集邮者毕竟少而又少。在我汇报结束时,杨贤足会长在我的笔记本上欣然写下“向陈国成同志学习致敬!”,谭小为常务副会长写下了“盼望普票研究会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意犹未尽的杨贤足会长随后再千里寄语与我:“为集邮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集邮联领导对全国集邮者们的殷切期望。

(图3a、b)


(图4)

四、当好普票会会长的故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通过集邮活动认识结交了许多集邮界的老师和朋友,令人可喜的是在新中国普票研究与收藏领域内,一批后起之秀正茁壮成长起来。我与这些热爱普票研究的集邮者们顺势而为,并在2001年9月21日下午借南京全国邮展开幕的东风,遵照集邮联“弘扬集邮文化,支持民间邮会,开展集邮学术研究”的精神,召开了新中国普通邮票研究会成立大会。普票会挂靠在福建省集邮协会,时任福建省邮协会长杨理正和江苏省邮协副会长栾桂馨,集邮家唐无忌、马佑璋、葛建亚、谢孜学、邵林、张芝鹞、杨勇伟等到会指导。我被推选为创会会长并连任至今。在普票会领导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会员从16年前的4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700多人,会员编组的邮集在全国级邮展获得215枚奖牌,世界(含国际)邮展获得123枚奖牌。普票研究会的会刊也从单一的《普票园地》小报发展到彩封的季刊《普邮研究》杂志,至今整整出版103期了,并先后获得无锡集邮文献展的一、二等奖,会员撰写的上百篇邮文在全国和省(市)级集邮学术征文先后获奖。2007与2012年年福建省邮协两度授予普票研究会集邮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在洛阳世界邮展期间举行的“民间邮会民间评”活动中,普票研究会和其他8个组织一起被评为“最有影响的民间集邮组织”。我本人也被评为“最有影响的民间集邮家”之一。普票会在全国集邮联领导和学术委的关心支持下,并得到《中国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集邮报》等主流媒体协办,抓住2011年在无锡亚洲国际邮展期间,成功举行了全国首届中国普票学术研讨会,以此庆祝新中国普票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记得在2011年11月11日华灯初上时分,杨贤足会长在无锡亚洲邮展开幕当天那么繁忙的情况下,硬是挤出宝贵的时间赶到普票学术研讨会会场,看望在全国普票征文中获奖的作者和与会集邮者,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为获奖的征文作者颁奖(图5),给全国的集邮者和民间邮会莫大的鼓励!在2014年长沙全国邮展开幕当夜杨利民会长和徐建洲常务副会长风尘仆仆赶到普票会举行的首届中国普票网络邮展颁奖会场为获奖作者颁奖并为集邮者签名(图6)。同样在2016年西安全国邮展开幕当夜,孙蒋涛副会长代表集邮联出现在第二届中国普票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颁奖大会的主席台上,为获奖作者颁奖(图7)。在2017年11月24日,普票会承办了第九次全国民间邮会泉州联谊大会,集邮联杨利民会长先后为大会两次题词,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虎先生与组织工作部谷主任特地从北京飞抵泉州看望与会的集邮者,带来集邮联对新时期集邮工作的指导意见(图8)。普票会成立十六年来,我们已先后在北京平谷(2002年)、四川绵阳(2003年)、福建厦门(2004年)、湖南澧县(2005年)、福建泉州(2006年)、江西南昌(2008年)、河南洛阳(2009年)、广东汕头(2010年)、江苏无锡(2011年)、湖南长沙(2014年)、陕西西安(2016年)、福建泉州(2016和2017年)组织了13次跨区域的会员联谊活动,既增加普票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扩大普票会的影响力。全国各地不少普票爱好者纷纷“火线入会”,迄今为止已发展会员720多位,里面不少会员都是当今活跃在新中国普票研究领域的行家高手。这十六年来,作为创会会长并蝉联至今的我至今始终践行着“民间邮会一抓会刊、二抓研究、三抓组织”理念,尽量做到身体力行,会刊动手编,学术论文带头写(十年来征文频频获奖或入选),普票邮集持续做,除了前述的新中国早期旧币值普票邮集外,《新中国新人民币值普票(1955-1969)》、《文革时期普通邮票(1969-1976)》,先后在国内外邮展沾金夺银。凝聚着我编组邮集体会和学术心得的《新中国普通邮票(1950-1974)》专著于2016年正式付梓并荣获西安全国邮展文献类的高奖。虽然付出挺多的,有时也感到累,但每每看到一期期的会刊如约寄达每个会员,看到撰写的邮文里面哪怕有一点点新的发现,会员们阅后欣喜的分享,我也乐在其中,而我也在与老师同好们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充实丰富了自己。

(图5)

(图6)

(图7)

(图8)

五、工作与集邮相结合的故事

闽中山区大田县是我49年前上山下乡的第二故乡,2010年经我推荐,我所服务的企业在大田县城设立一个分厂,有六七百号工人,以女工居多。我们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在大田分厂专门设立“妈妈班组”,推行以弹性上下班时间为主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既招揽了一大批熟练技能的“妈妈工人”,又保证了企业生产与发展,得到省市总工会充分肯定,并荣获全国总工会“优秀巾帼模范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为此福建省总工会特地来大田分厂召开一个现场会,并邀请高校有关“女职工权益”课题研究的学者到会点评,事有凑巧,最后是我那一对在高校法学院任教的儿子、儿媳出现在现场点评席上。由于他们对“妈妈班组”相关内容事先熟悉清楚,结合相关法律条规,整个点评立意高、事例好、分析透,赢得省总和大田党政领导的高度赞赏。就在现场会间歇时间,听到当地领导讲到“民间二十四孝”的编纂者郭居敬是大田广平人,我的内心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县文史办的支持下,会后我们驱车前往广平镇了解相关事宜,掌握了有关广平镇行政变迁及郭氏家族史实。蒙三明市邮协提供支持,经过数月酝酿,作为大田政协委员的我写了“建议大田县政府承办《中华孝道(二)》邮票首发式,进一步弘扬郭居敬故里的孝道文化”提交到大田县“两会”,并作为重要提案列入大田县政府工作议程之一。在省市邮政部门支持下,2016年10月6日,《中华孝道(二)》特种邮票首发式如期在三明市大田县举行,该套邮票的设计者之一蒙复旦画家,福建省集邮协会黄建计会长、大田县人民政府林金龙县长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首发式,首发式上还举行“孝满岩城”图书赠送仪式,我也代表企业向大田贫困小孩捐赠价值十万元的品牌童装(图9),出席开幕式领导及集邮者随后还参观我在大田县举办的第二次个人邮展(图10),《中国集邮报》也及时作了相关报道。

(图9)

(图10)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首老歌很能概括我这四十年在集邮之路的甘甜辛酸,无论是工作、集邮、还是家庭,我们惟有肩担一份责任,心存一份善念,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总有一天你所期盼的春天就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