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集邮研究会 (北京 刘大有)

2018-12-13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集邮活动得到政府的提倡和支持。1979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钟鼓楼》小报上,成志伟的一篇《邮票杂谈》,把盼望成立组织的集邮者召唤到文化馆。经东城区文化和宣传主管部门批准,8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业余集邮研究会在驻地鼓楼东厅正式成立。1981年3月,定名为鼓楼集邮研究会。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后,1983年8月19日接纳鼓楼集邮研究会为团体会员。1985年11月8日,东城区集邮协会成立,鼓楼集邮研究会在东城工作或居住的会员,成为东城区邮协的第一批会员和骨干力量。从此,依托东城区文化馆这一基地,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鼓楼集邮研究会和东城区集邮协会(下称两邮会)在这里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

39年来,鼓楼集邮研究会和东城区集邮协会为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进步。成为改革开放的集邮品牌。两邮会多次荣获全国和北京市的集邮先进集体。一些会员还担任了全国集邮联和北京市集邮协会的职务。如全国集邮联理事成志伟、赵珩、朱祖威、刘大有。名誉会士赵人龙;会士王泰来、朱祖威、林轩,张巍巍、刘大有、王志刚。国际邮展评审员张巍巍;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林轩、吴刚、客文达、刘大有、王志刚等。以及全国集邮联的历届学术、邮展等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朱祖威,以及北京市邮协的历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集邮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鼓楼集邮研究会和东城区集邮协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展集邮活动 丰富多彩  鼓楼集邮研究会侧重于提高,东城区集邮协会侧重于普及。39年来,两邮会坚持每月召开例会,至2018年6月已达916次。每次例会有专人主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传达贯彻上级集邮组织的有关精神,交流集邮信息、举办知识讲座,评选中外佳邮,集邮才艺展示;交流境内外集邮见闻,与外地邮友联谊等活动。还举办赈灾义捐,会员邮品交换、拍卖,开设集邮市场;2000年8月19日起开办的北京集邮茶座,2003年起与北京市集邮协会共同主办,开展专题讲座、研讨、评选、交流、新书首发等。平时三四十人参加,最多超过百人。至2018年6月已达184次,成为北京集邮学术交流的品牌。

两邮会还举办各种形式的邮展。从1979年在鼓楼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邮展”开始,如“向女排学习”体育邮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邮展”、地坛庙会邮展,近年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东城•朝阳集邮联展”等。还举办了日本邮票展、朝鲜邮票展、秘鲁邮票展;’96北京集邮邀请展等。还协助相关部门举办全国首届集邮夏令营(青岛),筹办“京津汉穗新时代杯文化系列大赛”等集邮文化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北京地坛奥运文化广场展示各国奥运会邮票。近年连续在东城区文化馆的新春游乐会上,举办民俗年节邮展和邮票辨伪展览等,颇受观众欢迎。

从赵珩、王泰来、林轩、张巍巍参加北京1983首届全国邮展开始,两邮会会员陆续参加亚洲邮展和世界邮展,成绩不断提高。如杨立的“区票”邮集获1993全国邮展大金奖;吴书庆的新中国普票传统邮集获2008全国邮展金奖。张巍巍的《昆虫》专题邮集获亚洲邮展金奖;王志刚的《图书》专题邮集获世界邮展金奖等。

两位年过八旬的会员王才良和周珊夫妇,钟情于编组红色邮集。2015年起连续编组了《八路军与新四军》《长征》《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八大》《邓小平》等多部开放类邮集,参加市、区邮展和每年全国的主题集邮巡展。

2. 注重集邮研究 成果累累  鼓楼集邮研究会成立之初,就开展了解放区首套邮票的研讨。王力军、田小利的论文《首套解放区邮票辨析》在《鼓楼邮刊》1982年第1期上发表,推翻了当时的湘赣边省赤色邮票“发行于1929年”之说,认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上半年发行的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才是解放区首套邮票,从而推进了解放区邮票研究的深入。

《钟鼓楼•集邮专刊》和《鼓楼邮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编印的邮刊。会刊《鼓楼邮刊》1980年4月创刊,从王泰来手工刻写蜡纸油印、丝网漏印套印封面开始,至2018年6月,已经推出了23期。1988年1月创刊的《钟鼓楼邮讯》,到1997年曾出刊近百期。2006年复刊后,至2018年6月,又已出刊129期。

鼓楼集邮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列宁邮票全集》《毛泽东邮票全集》《亚运会邮票全集》《历史呼唤和平》等大型邮票图谱;其中《列宁邮票全集》作为国礼赠予苏联领导人。还聘请国内外集邮家编辑出版《中华世界邮票目录》;部分会员积极参与《中国邮票全集》《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年刊》《中国近期集邮文献集成》,北京市的《中国现代集邮》《北京集邮史》《爱上集邮》等集邮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工作。会员集体和个人编写出版集邮著作一百多部,发表集邮文章上千篇。会员狄超英潜心编辑中国各时期的邮资票品目录,自费到各地档案馆查询民国邮政档案,努力使目录编修的内容更精准。近十来年,部分会员还参加全国集邮联的年度纪念邮票选题征集研究等软科学课题组的工作,为改进邮票发行工作,乃至全国的集邮发展做出了贡献。

会员编组的邮集、编著的集邮文献在全国、国际和世界邮展屡获高奖。以赵人龙、王泰来等为代表的多名会员发表的研究论文,参加北京市、北方七省市(十省市)集邮论坛和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以至国际集邮高峰论坛,屡获高奖。

3. 开展集邮交流 遍及中外  老会长朱祖威以集邮为己任,积极倡导广泛开展与中外集邮者、集邮团体的集邮交往,增进了与全国各地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民间邮谊。利用在北京举办邮展、研讨会和召开集邮会议的机会,与各地邮友开展联谊活动。近年的“3U”(集邮、旅游、交友)活动,成为交流集邮感悟,增进相互了解,丰富集邮藏品,提高集邮水平的有效途径。

从1980年,与日本邮趣协会代表团水原明窗等集邮家在京会见,并举办日本邮票展览。1988年协助对外友协等单位举办全非洲邮票展览。1990年以来,陆续成立了中国朝鲜、中国古巴等外国邮票研究会,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亲自担任中国朝鲜邮票研究会名誉会长并三次馈赠礼品。朱祖威会长的志愿军情结,使他深深怀念中朝友谊,从协助朝鲜设计中朝友好题材邮票开始,荣获朝鲜二级友谊勋章。两邮会还多次协助外国邮政部门设计反映中外友好题材的邮票,举办外国邮票展览和中国邮票出国巡展。1992年邀请泰王国诗琳通公主担任《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顾问,还聘请朝鲜、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古巴等国的集邮家担任该书编委。2002年由朱祖威会长创意发起,求得多方支持,与对外友协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年度外国最佳邮票评选和外邮节活动,到2016年已成功举办12届。近年来,还多次组团访问亚欧多国,开展集邮交往与合作,增进了中外邮政部门和邮友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 建设集邮者的文化乐园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今东城区第一文化馆)是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和发展集邮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鼓楼、东城、生肖等邮会,以及税票集邮、外国邮票联谊会等集邮团体在这里诞生。39年来,各级各类集邮展览,北京市邮协代表大会、集邮日、联谊会,集邮知识竞赛,年度外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大会,北京集邮茶座、集邮学术研讨会、培训班、邮品拍卖会等都在这里举办。多种集邮文献在这里策划、编纂。赵人龙老曾在这里答疑解惑,朱祖威会长常在这里披露新策划的集邮活动,“新闻发布官”张振声的信息大家喜闻乐见。在这里还创造了若干“首次”。

1988年12月11日,首届东城民间邮品拍卖会在东城区文化馆开槌。1992年10月2日,钟鼓楼集邮市场在鼓楼开业。进入新世纪,北京市现代邮展、封片邮展、命题邮展多次在这里举办。2009年底东城区文化馆重装开放,还专门安排了集邮活动室,近年又购置了展框。还在这里举办了第8至11届外邮评选颁奖大会和外邮节,与朝鲜、德国、列支敦士登、古巴、秘鲁等国集邮界的朋友开展友好交流活动。

2015年11月,为期一周的北京2015中华全国现代集邮展览、北京市第七届现代集邮展览、东城区集邮协会成立三十周年集邮展览,三级邮展在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联袂举办。前后还有东城区集邮协会代表大会、全国公安集邮巡回展览等,一个月内有13天在馆内展厅和会场举办从基层、省级、行业到全国四级邮协的8项集邮活动,再创全国之先。

在这里的每一次活动,都为会员增长邮识和提高集邮水平,丰富邮票邮品,增进会员邮谊,增强邮会凝聚力,留下了坚实的足迹。鼓楼集邮研究会和东城区集邮协会,将继续在东城区第一文化馆的支持下,紧密协作,共同建设集邮者的文化乐园。 (北京 刘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