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邮情永随——我的集邮爱好与改革开放同发展 (浙江 毛佩清)

2018-12-14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集邮爱好也伴随着我走过了四十年。回顾自己四十年的集邮爱好生活,从邮票收集者到集邮爱好者,再到集邮推广者,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发展。

一、邮票收集者

1978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家乡,远离父母,来到金华的浙江师范学院(现在的浙江师范大学),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低,当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与父母和亲朋好友的联系和思念,主要靠写信,一封封书信犹如一只只鸿雁,寄托着对亲友的思念和期盼,一枚枚8分的邮票化作一个个的天使,传递着亲友的问候和安慰。当时用得最多的邮票是T28“奔马”、T29“工艺美术”和T30“药用植物”,邮票上徐悲鸿那雄健、洒脱的奔马栩栩如生,工艺美术中的犀牛和三脚羊提壶惟妙惟肖,让我喜欢上了漂亮、精美的邮票,产生了收集邮票的兴趣。

当时还不知道“集邮”的概念,也不知晓“集邮”的知识,更不懂得“集邮”的方法,只是把好看的邮票收集、积攒起来,小心翼翼地撕下与亲朋好友来往信件上的邮票,按照邮票图案的不同,分别夾放在书本里,自然地有一些邮票在撕下的时候被撕破了,很是懊恼。邮票慢慢积攒多起来了,在室友方建华的指导下,学会了把邮票连同信封纸一起剪下来,在温水里浸泡一阵子,邮票和信封纸就自动分开,再把邮票的背胶慢慢洗干净,然后慢慢晾干,放到书本里压紧,邮票就不破损了。并且买来集邮册子,把邮票按编号摆放到集邮册子里,一来方便欣赏,二来方便整理。

集邮的兴趣慢慢浓起来,千方百计积攒更多的邮票,最方便的方法是向同学讨要邮票,每当看到同学收到的来信上有漂亮的邮票,就厚着脸皮前去讨要邮票,同学沉浸在收到来信的喜悦中,也会大方爽快地给我信封,让我自己撕下邮票。为了获得更多的邮票,我自愿利用课间跑步去学校门口为同学们拿信件,尽管来回跑得气喘吁吁,但我乐此不彼,在拿到信件后可以看到哪些同学的信封上有自己需要的邮票,把信递给同学时就趁机讨要信封上的邮票,同学也会很乐意地让我撕下邮票。每当得到一枚自己没有的邮票,那种满足感和欣慰感真是无以言表。

积攒邮票光靠向同学讨要肯定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需要自己购买。那时的师范生每月有18元的伙食费,还有4元的零用钱,自从喜欢上集邮,平时就省吃俭用,节省下一点生活费,每当有新票发行,就去邮局或集邮公司购买整套的新邮票,有时候一套邮票里高面值的邮票多,买不起,就买专门的“低面票”(由几枚低面值的邮票组成的不完整套票),等有钱了再去补齐缺的高面值邮票。

那时流行的是集“信销票”(经过实寄信封上盖过邮戳的邮票),为了积攒更多的信销票,不仅自己寄信都贴上买来的纪念邮票,要求亲朋好友复信时把邮票剪下寄回,而且常常在信封里夾进一枚新的邮票,让对方寄回来。这样的做法,也会给自己的集邮爱好带来遗憾。有一次,我托上海的同学购买了T1“体操运动”邮票,把其中的一枚邮票贴在信封上寄给同学,结果被其他人撕去了,造成我的T1邮票成了“残票”(一套不齐全的邮票),给自己的集邮爱好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信销票积攒多了,就开始慢慢整理,仔细比较相同图案的邮票的品相,保留品相最好的(邮票不破损、票面清洁、邮戳清晰),品相相对不好的可以用来和其他同学、集邮爱好者交换邮票。在整理比较的过程中,欣赏精美的邮票,比较邮票的品相,为收集到一枚自己缺少的邮票而开心,为收集到一枚品相优良的邮票而高兴,为收集齐一套完整的邮票而喜悦,其中的乐趣大概就是集邮活动带来的最大的快乐,也是集邮爱好者乐此不彼的真谛所在。

二、集邮爱好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集邮也越来越火热,1980年《集邮》杂志复刊了,自己订阅了《集邮》杂志,翻阅《集邮》杂志,成了自己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从《集邮》杂志中学到了很多集邮的方法,欣赏了不少珍贵的邮票,增长了许多集邮的知识,见识了众多前辈的教育情怀。这些收获促使自己也永葆集邮的情愫,一直坚持订阅《集邮》杂志到现在。并且逐渐订阅了《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等与集邮相关的报刊杂志。

那时集邮展览也多起来了,在集邮展览中,不仅可以欣赏到集邮前辈的精心制作的邮集,还可以听集邮前辈的集邮知识讲座,更感兴趣的是可以购买到一些紧俏的邮票。记得1981年五一节,金华工人文化宫举办集邮展览,每天限量供应几套T46“庚申猴”邮票,我和室友方建华一大早就赶到会场,排在第一个,等会场大门一开,就冲到销售窗口,一人买到一枚“庚申猴”邮票,排在后面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面值8分的“庚申猴”邮票市场上已经涨到一元,我们用一毛钱就买到了一枚,引来了其他参观者的羡慕不已。

伴随着改革开放,邮票的收藏价值逐渐升温,集邮的投资行为日趋越烈,邮票的商品属性日益突出,集邮市场开始火爆,作为集邮爱好者既喜又忧,喜的是集邮市场为收集原来缺失的邮票提供了便利,忧的是邮市鱼龙混杂,邮商囤积居奇,邮票的价格虚高,假票横行。作为集邮爱好者自己也曾经迷茫困惑过,但最终集邮爱好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愉悦占了上风,集邮的爱好没有被中断和扼杀,自己仍然保持着集邮的情怀,坚持着集邮的活动。

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书信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退却,购买新票、年册成为集邮的主要方式,作为集邮爱好者平时收集、整理、比较、欣赏、交换邮票的乐趣少了,年终购买、收藏邮票年册的行为多了。但只要拥有集邮的情怀,不断去开拓创新,集邮活动也可以拓展出新的天地。

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空余的时间也充裕起来,旅游的机会多起来了,不少景点设有邮局或主题邮局,出售和旅游景点相关的各具特色的集邮纪念品。在观赏旅游景点秀丽风光的同时,能够购买到和旅游景点相关的邮票、明信片、封等集邮纪念品,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和内涵。我在近几年的旅游中,就在陕西黄陵景区的“黄帝赐福邮局”,寻找到有自己姓氏的纪念封,贴上有自己姓氏的个性化邮票,盖上有自己姓氏的纪念邮戳,进行实寄;在嘉峪关关城的“雄关邮局”,买到了刚发行的“长城”邮票的极限片,盖了嘉峪关的纪念邮戳实寄;在哈尔滨的“中国雪乡童话邮局”,买到了充满梦幻色彩的雪乡明信片和旅游护照,盖了雪乡的纪念邮戳实寄;在青海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主题邮局”,买到了许多茶卡盐湖相关的明信片和邮品。甚至走出国门旅游,在西班牙马德里遇到了集邮市场,用10欧元买到了一大袋欧洲各国的信销票,领略了西班牙的邮筒文化;在加拿大渥太华参观了加拿大邮政总局,在加拿大尼亚加拉湖滨小镇邮局实寄了一张尼亚加拉湖秀丽风光的明信片;在美国见识了随处可见的邮筒、邮箱和满街行进着的邮车,并在旧金山的街头邮车里实寄了一张金门大桥的明信片。这些旅游中的集邮活动,扩展了自己的集邮范围,充实了自己的集邮品种,丰富自己的集邮体验。

在参加集邮活动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些邮友,尤其是资深邮友。觉得集邮爱好要深入下去,要提高集邮水平,就是要在集邮的研究上下功夫。于是翻阅邮票,查找资料,聆听“怎样写好集邮论文”的学术讲座,经常和邮友切磋集邮知识,参观各级的集邮展览,探讨和交流开展集邮研究的经验体会,积极开展集邮学术研究,到目前,有5篇集邮论文在报刊发表,有2篇分别获得全国集邮论文评选三等奖和纪念奖。

三、集邮推广者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要为高中生开设选修课程,我凭着自己几十年的集邮经历和对集邮文化的了解,觉得集邮能陶冶情操,可以成为学生的减压阀;集邮能增长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集邮能培养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编著了《集邮——从小方寸中见大世界》的教材,为学生开设了《集邮》选修课程,同学们在选修课上通过邮品的实物和图片,领略了邮票的精美艺术魅力,通过邮品的收集整理制作活动,培养了动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邮票的鉴赏和品析,获得了美的体验和感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学校创立了“快乐邮吧”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邮社团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主题邮展,每年开展“最佳邮票评选”,每年组织学生参加衢州市邮协开展的邮票设计比赛、“集邮周”活动、参观邮展,让更多的人感受集邮的快乐,体验集邮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衢州市“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自己也被推选为衢州市集邮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参与举办衢州市青少年集邮夏令营,组织校园集邮系列活动,激发青少年的集邮兴趣,培养校园集邮的骨干力量,指导各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学校开展集邮活动,探讨校园集邮的新路子,交流校园集邮的新体会,总结校园集邮的新经验,宣传校园集邮的新做法,让校园集邮朝着健康的方向迅速发展,让校园邮花绽放得更加鲜艳。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四十年的集邮情怀永远伴随着自己的生活,从邮票收集者到集邮爱好者,再到集邮推广者,我的集邮爱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的集邮爱好伴随着改革开放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