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概念集邮及其推广 (天津 刘卫平)

2018-12-27  

改革开放40年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改革浪潮推动下的邮苑也繁花似锦。“新概念集邮”可谓百花园中最靓丽的“邮花”之一。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它确是推动我国集邮活动持续发展、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举措,其形式也亟待普及、推广。

新概念集邮的定义

新概念集邮,是在藏、研、赏的基础上,以封、片、折、简为载体,将邮品的策划、设计、制作,人为的纳入集邮活动的一种新的集邮形式。是集邮者相对传统集邮形式而提出的创新理念,是在丰富邮品外延的同时,深化邮品的内涵;是集藏传统、普通邮品的同时,集藏邮者的创作,并使用这类邮品组织宣、展活动。以创新集邮理念、拓展集邮方式、吸纳集邮新人、稳定和发展集邮队伍,活跃社会集邮氛围,进而为集邮大国走向集邮强国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总之,它为当今我国集邮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集邮家李近朱先生所说, 清新可亲、个性潇洒、朝气蓬勃的特征,为集邮推开了一扇窗,引进了一股新风、清风。增添了(集邮)对社会的吸引力,为集邮“王势”的重振和发展趟出了一条捷径,打下了基础,从中“看到了一丝曙光,那就是轻轻松松玩集邮的洒脱和惬意”。

新概念集邮诞生的背景、缘由与发展

从新概念邮品的外延上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如北京张璞先生的名人手题封;邮票设计家万维生先生融邮票、日戳、绘画、篆刻、书法、散文为一体的记事手绘封;四川泸州张绍先先生的自制新闻事件纪念封。进入本世纪后,杭州苇白先生“玩儿”剪报明信片,并提出新概念;邯郸张星才先生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索,2014年邯郸集邮协会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新概念集邮组织——新概念集邮研究会,开始有计划地、有目的推动新概念集邮。

新概念集邮的出现和发展,无外乎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其一,它是改革年代催生的时代产物。我国集邮者们不断地探索,努力在展品规模、素材选用和编组制作等方面,从规则的宽松度、灵活度着手,拉近与集邮者的距离。新概念集邮就是因此逆袭“邮品上不得有人为痕迹”的传统规则,应运而生的。其二,是传统集邮的“玩儿法”难以满足集邮者的“快乐欲望”。由于传统集邮注重邮政史料的集、藏、研和竞赛类评展,使部分集邮人难忘其项背和望而怯步,对单一的集邮理念营造的狭窄的集邮空间不再适应,开始寻找新的集邮方式和集邮乐趣。新概念集邮轻松活泼、个性张扬,融大众文化、亲社会氛围,很快成为邮人延续兴趣、继续集邮的首选。其三,集邮活动形势所迫。当今集邮非盛时,不温不火。社会上对集邮的兴趣下降,集邮对社会吸引力、凝聚力渐低,导致集邮(不是“买邮”)骨干老龄化、集邮新军后备不足。兴起于古都邯郸的这一集邮新尝试异军突起,力挽颓势,吸引了大批新老集邮爱好者,日益得到邮坛的关注。

几年来,邯郸集邮协会暨新概念集邮研究会挑起“新概念”大旗,推动新概念集邮风生水起。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为此题词——“新概念集邮天地广阔”;并在邯郸考察时说:“新概念集邮符合现代集邮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李近朱先生盛赞新概念集邮:“讲究‘邮’内外融合的有机性、化和感。换句话说,就是达到了形与神的和谐。”

“新概念”诞生,原来一些“自娱自乐”的新概念集邮人开始“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践行自己的集邮理念,大批新概念邮品让人刮目相看,并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如任立忠先生的“画封读史,赏邮增识”的手绘封;浙江林霄红先生收藏的手绘封;老九、青蛙漫画组的手绘幽默画封;河北刘荣发先生收藏的毛体书法封甘肃张掖王育国先生的诗、书、画、印、戳实寄封等。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集邮爱好者,纷纷行动,在封片、折、简上“肆无忌惮”的大显身手,不同命题的新概念邮品层出不穷。如邮人自制的祝寿、婚庆、生日、拜年、怀念、纪念封(片)。特别是新概念集邮进校园后,唤起了学生的集邮兴趣和创作欲,自制毕业、尊师、教材封(片),以及集邮手抄报的制作一发不可收拾,新概念集邮正逐渐成为一支集邮新的生力军。

新概念邮品特征及集邮的特点

新概念邮品的特征明显。从外观上看,邮品正面上有邮人亲手制作的书法、绘画、篆刻、剪纸、摄影、楹联、谜语、诗歌、记事、剪报、PS绘制、布艺粘贴等作品,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名人签字,不仅图文并茂,且封、图、戳、文融合一体,为集邮品“锦上添花”。

从内涵上讲,邮品不仅保留了邮品的特质,还是一种开放活泼、内容丰富、趣味盎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有主题、有情感、有思想、有故事、能服务社会的宣传品。正如《中国集邮报》总编蔡旸先生所说:是集邮者内心的写真,充分展示集邮者的文化品位、艺术品味和生活品味。

新概念邮品的制作,虽然都是以“邮”为基础,但在制作思路上可分两类:一是围绕邮票来设计、制作。即根据发行的新邮票制作首日封(片),比方说生肖邮票发行时,一些邮者为新邮发行绘制的生肖封;二是紧扣主题来创作,而后再选贴与主题相关的邮票、加盖戳记。如制作某事件、人物的纪念封(片),比方为纪念周总理诞辰设计制作新概念封(片),然后选用发行过的纪念周总理或与总理有关的邮票,用诞辰日邮政日戳销票,有条件的邮友可以加盖原地日戳实寄。制作祝寿、庆生、毕业等主题,以及父亲节母亲节的新概念邮品,也属于这类。

新概念集邮的特点突出。新概念集邮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收藏和自娱自乐,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相对于以往、相对于传统集邮的“新”。具体的说:

一是目的新。新概念集邮肩负服务社会、扩大队伍、打牢基础、感染和影响社会的重任。不再仅限于个人欣赏、关门收藏上,而是追求邮品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故事逻辑,加强邮品的融合性、社会性,着力拓展邮品的宣传功能,将集邮文化融入社会大文化。

二是形式新。一改或称“逆袭”“集邮品不得有人为痕迹”、“邮品作为展品不得附加任何个人信息”的传统规矩,在不妨碍邮品邮政功能的情况下,将其他文化元素与邮政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全国邮联会士王宏伟先生曾经说过:“新概念集邮传递出来的‘新概念’是——我的展品我做主。”“新概念颠覆了以往集邮展品编组模式,其创新意义用‘革命性’一点都不为过。”

三是要求新。新概念邮品应是亲自制作,设计上除了要应时、应地、应人、正能、外观美,“图、票、戳、文”从展示的内容和内在的含义上都应达到最大的和谐、有机的统一。

四是模式新。开展活动不局限于传统的活动模式。在往日藏、研、赏的基础上,拓宽了以宣传普及集邮为目的的展示、宣教实践。在将集邮融入社会文化、壮大集邮队伍等方面大胆实践。

四是队伍新。新概念集邮为一些老邮人打开了一扇“新窗”, 制定了新课题、新计划、新目标,成全了“老兵新传”;有效吸纳了更多集邮新人,如大、中、小学的学生等。正如李近朱先生所说:“这个‘新’字底下,是厚重的集邮群体的支撑”。

新概念集邮的性质

新概念集邮,是在秉持“邮”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集邮形式,初级推广和发展阶段以普及为主。虽然还不够成熟、完善,但已经呈现出强烈的思想性、突出的知识性、明显的艺术性、严肃的史料性和不言而喻的趣味性、娱乐性,且与传统集邮有很强的互补性。

一是,新概念集邮是丰富邮品、诠释邮品,对基础邮品创意加工、“二次开发”的“创作型集邮”。集邮者也是新概念邮品的作者,在有限的空间、普通的邮票、惯例的日戳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才艺,并将多种元素融合。

二是施展才艺的“圆梦型集邮”。通过才艺展示,集邮者可以在践行集藏的同时,“圆”才艺展示梦、理念坚守梦、故事诠释梦、心情愉悦梦和个性创新梦。

三是多种文化交织、跨界的 “复式集邮”“艺术型集邮”。集邮者创新、活泼的才艺展示,会将摄影、剪纸、篆刻、书法、绘画、布贴、镶嵌、楹联等,以及PS技能,带到封、折、简、片上,使原本单一的邮政品,似琳琅满目的橱窗。

四是将集邮活动推向社会文化大家庭、大舞台的 “和谐集邮” “融合集邮”。新概念邮品是多文化元素综合体,它的出现,增加了集邮与社会大文化的结合点、交融点,以及合作、相向发展的机遇。

五是抒发情感、寄托思念、铭记历史的 “激情型集邮”。新概念集邮一改传统的“扪头”收藏习惯,创新了书信的情感表达方式,将集邮者的心里活动展示在了邮品上,使邮品更有思想性。

六是寓学习于集邮中的“学习型集邮”。新概念邮品的创作设计,是建立在集邮者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的。不论是封面的设计还是背文的撰写,很多时候都要查阅资料;要想把图、票、戳、文有机的结合好,是要做点文化知识的铺垫和补充的。因此,新概念邮品制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每个新概念邮品,都是集邮者不断学习的成果。

七是“我的集邮我做主”、释放个性、延续情趣、快乐怡情的“个性型集邮”。集邮的基础是兴趣,兴趣的延伸要靠自己。新概念集邮为集邮者提供了释放个性、维护兴趣的舞台,让新老集邮者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娱乐、更长时间的“玩儿”在集邮“圈子”里。

总之,新概念集邮影响邮品传统意义上的集藏、欣赏和研究,反而使邮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有“人缘”,更有故事,魅力大增。

新概念集邮的自身优势

新概念集邮活动刚刚起步,各地相关集邮组织和人员尚不多,但其“气质”不凡、活力四射、朝气满满,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的特点、性质所构成的自身优势已经告诉社会和集邮界,它是集邮活动“续航”的希望。

其一、邮品艺术多元化,有跨界的精彩。“新”的理念使集邮者将剪纸、摄影、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跨界”带入邮品、带入集邮活动,邮品同时具备邮政和艺术品双重身份,使人们在接触集邮的同时,可欣赏多门艺术作品。

其二、邮品知识多元化,观赏性较强。新概念邮品具有丰富的故事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且通俗化、大众化,能较大程度满足视觉感、有张扬性,很容易与观赏者形成共鸣。

其三、促进邮内、邮外的双向认知。多年来,集邮界人士习惯“关起门过日子”、孤花自赏、自拉自唱。忽视了社会对集邮的感知、感受,客观上影响了集邮的普及和持续发展。正如李近朱先生所说:“集邮圈,往往是站在集邮一偶来看集邮的,对于集邮与社会的关系、集邮对社会的作用,还是少有思考。”“从集邮在客观上已经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角度来看,已担当了一种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向社会不集邮的广大群体,从文化、经济、娱乐等多方面,宣传集邮的功能特点优势和亮点,让更多的人感受集邮,认识集邮,乃至参与集邮”。新概念集邮的理念是向社会开放,在“快乐集邮”的同时宣传集邮、展示集邮,能大大促进社会对集邮的认识。

其四、或可能不再被边缘化。由于新概念邮品、邮集主题多元、题材广范、编组新颖活泼、情感丰富且接地气,有浓浓的中国特色,且“应景”“应时”性强,极容易配合党和国家的阶段性的重点工作,也极容易参与到社会宣传中,不再是社会大文化的“看客”。

其五、兴趣“双保险”,集邮队伍稳定。集邮的基础从根上说是“兴趣”,新概念集邮是靠集邮者多元兴趣支撑的,即不仅有集邮的兴趣支撑,还靠集邮者其他文化兴趣的“常温”。“兴趣双保险”有利于集邮队伍的稳固和集邮活动的持续、巩固、发展。

其六、不受新邮发行所限,易形成集邮常态。眼下,集邮者的集邮“热情”,常常是靠新邮发行提升。不发售新邮时,集邮组织和个人的集邮行为“温度”相对低平。然而对于新概念集邮者不同,尽管他们也希望在新邮发行时,用新邮制作首日封,但他们的热情大多在于平时的设计策划和进行邮品“二次创作”,无时不在发挥自己的才艺优势,努力实现新概念邮品的“四位一体”。对于新概念集邮来说,没有“高温”“低温”之别,只有践行集邮真谛的“常温”状态。

其七、能拓宽用邮渠道,缓解邮票的“寂寞”。李近朱先生曾经说过:“让我们的邮票走出‘寂寞’,这才是集邮。这才赋予了集邮以深刻的文化性内涵。否则就是无意识、无目的的积攒。”

新概念集邮是在挖掘邮票“活性”“兼容性”的基础上,谋求“四位一体”的新概念邮品的设计、制作,对邮票的大量使用不言而喻。往往为了达成一件新邮品的“合和”,集邮者要寻找多年前发行过的邮票。不是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找“藏邮”,就是到市场购买。这无形中在邮票邮政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开拓了一条新的用邮渠道,搅动了目前市场和家庭存、藏邮票的“寂寞”,让邮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其八、资金成本和经验成本低,大众化,易上手。“玩儿”新概念集邮,侧重“玩儿”的是个人才艺,升华邮人与“邮”的情感,无需刻意追求对珍罕邮品的寻觅,也就不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玩儿”新概念也无需有多深的“资历”,在具备最基本的集邮常识情况下,只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新概念的理念,就可以创作出好的新概念邮品、娱乐其中,并服务社会。

推动新概念 众人须拾柴

新概念集邮“年轻”、有活力,是我国集邮的希望。然而,推广新概念集邮,还需要自信、需要帮衬、需要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指导,总之,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和鼎立支持。要形成“气候”,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俗话说“不知者不怪”,也就是说,大家都不知道“新概念”是何物?又怎能支持、参与呢?因此“宣传”是“推动”的头等事情。新概念集邮者应首先当好宣传员,集邮组织应把宣传当成首要工作。应把握各种机会宣传新概念集邮的意义、作用、特点,宣传它的优势和与传统集邮的互补性。宣传的最好形式是邮展,正如李近朱先生说的:“邮展,是将集邮融入社会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是最能体现邮票的百科全书属性,最能发挥邮品的宣传功能,传播正能量,最能配合形势、工作和社会热点”。集邮主流媒体也应不吝版面为新概念集邮“摇旗呐喊”。

二是主动服务。各级集邮管理部门是集邮者的“娘家”,应从集邮事业的持续发展出发,把新概念集邮的推广列入议事日程。首先,应积极主动的把本地区的新概念集邮者组织起来;其次,为其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尽力保障、积极指导;第三,应为他们开展活动牵线搭桥、协调沟通。

三是热情帮扶。新生事物的出现,离不开包容的氛围。作为集邮百花园中一支奇葩、新星,集邮界应看到新概念集邮的创新意义、积极作用,看到它接地气、大众化的闪光点,抛弃“正规”与否、“珍罕”与否的争论,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更多的帮衬和扶助。如联合开展活动,混合邮集编展,或多种形式的“站脚助威”。更需要集邮专家们的呵护、指导和鼎力相助。这几年,邯郸新概念集邮研究会的发展,就是有李近朱、蔡旸、王宏伟、李明等老师的真诚支持,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又一步。

四是开展研究。理论是行动的指导,新概念集邮要想走的远、走得好,就应不断研讨、完善新概念理论。以指导发展方向、关注与其它集邮形式的相向发展、探索融入社会文化的机制建设、探索优势和特点的不断保持。如如何坚持以“邮”为基础的“我的集邮我做主”;如何围绕“邮”开展创作,践行以“票”为中心的“图、票、戳、文”一体;如何完善邮品的艺术性、故事性、融合性,提高邮品的品味和质量;如何积累、收藏新概念集邮文献等。

五是积极实践。集邮的生命在于“活动”,新概念集邮的生命及发展同样在于“活动”、在于坚持实践。实践的思路不仅仅局限在“邮政圈”里,应积极与社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养生文化、旅游文化、国防文化、时政文化等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形式上坚持创新,比如组织邮展不求大而全、不讲排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可以组成“集邮乌兰牧骑”小分队,邮集作者自备便携式展框,进社区、企业、机关、军营,召之即来,用新概念邮集讲述“新时代”的故事。再比如开办新概念邮品制作培训班、研讨会等。

六是增强自信。尽管现在新概念集邮在FIP还没有一席之地,尽管其还没有被集邮界更广泛的认可,但我们应为新概念集邮的目前的成绩感到骄傲,应为事实上集邮界已经接受了新概念集邮的存在而欣慰。为此,大力推广之,要不断增强自信。要坚信集邮不是“富人的游戏”,新概念集邮的通俗性、大众化,一定会吸引社会,玩出精彩、玩的舒心;要坚信新概念集邮的融合性,一定会与社会大文化接轨;

要坚信新概念集邮的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一定会感染社会;要坚信制作量极少的新概念邮品也具备珍罕性,到时候浓浓的历史胞浆会证明一切。按照爱因斯坦所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会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

另外,目前,新概念集邮刚起步,还在“学龄前”,对其还是慎出《评标》、慢出《规则》。正如唐无忌先生所说:“在推广集邮的同时,不必用过多的规定来约束爱好者,应该让大家觉得集邮很随意、很放松、很开心、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