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墨芳香伴我四十年 (广西 覃运钦)

2018-12-28  

我从小喜欢读书,读初中后,手中有了点零用钱。节约零用钱买书看成为我的习惯。

1964年,我到县城读高中,接触了集邮的孙老师,喜欢上集邮,也爱上了读邮书,学校阅览室里的每月一期薄薄的《集邮》月刊成了我必读的刊物。《集邮》杂志使我懂得了一些集邮知识,了解到一些邮票背后的故事。

1965年上学期三月份的一个星期天,我 和几个同学到街上闲逛,在五甲街口右边市亭里发现一个旧杂货摊上摆着一些旧《集邮》杂志。我翻点了一下,计有1956年第1—12期,1964年第1—12期,1959年第12期,1961年第3期共26本。我口袋里有几元零用钱,便想将这20多本《集邮》买回去慢慢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用2元钱全部买下。 那时,我们每月的伙食费是6元3角。为买这26本《集邮》花了我10天的伙食费。现在每当我翻看这五六十年代发行的《集邮》杂志时,心中还感到庆幸,没有半点后悔。 五月份,开始征订1965年下半年报刊,我迫不及待地花了九角钱预订一九六五年下半年的《集邮》杂志。当时,家里每月只供给我八元钱,交了每月伙食费6元2角,剩下1元八角是零用钱。   

 1966年,我又预订了全年的《集邮》杂志。6月份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我收到第六期《集邮》杂志时,发现杂志内夹着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一条纸条,纸条内容:“现因全力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集邮’月刊从今年第七期起暂时停刊,凡已交预订费的订户,由原收订邮局负责退款。”。

这30多本文革前的《集邮》杂志伴随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走上三尺讲台,经过不知多少次翻阅,已有点破旧,至今还珍藏着。

    1980年1月《集邮》杂志复刊。那时,我在远离圩镇的石步中心小学任教。得知《集邮》杂志复刊时已是1980年5月,错过了订阅80年上半年《集邮》杂志,我只好赶紧到圩上的邮电所订阅下半年的《集邮》杂志。同时给《集邮》杂志社汇款补购80年上半年已发行的《集邮》。我收到《集邮》杂志社寄来的80年上半年已发行的3本《集邮》杂志时发现,三月号第二期《集邮》杂志的封面是黑白的。书中附有杂志社一函,告知第二期《集邮》已售罄,只有内页,彩色封面只好用复印页代替。复刊后《集邮》上众多介绍 新中国邮票的精美妙文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大开眼界,收获了不少邮票和集邮的知识。

 上一世纪 80年代开始,中国集邮复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集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集邮文化全面勃发。各种集邮报刊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继《集邮》复刊后,《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中国少年集邮》、《北京集邮》、《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纵横》、《集邮报》》、《沈阳邮报》《集邮家》、《甲子邮刊》等集邮报刊先后相继创刊。各省、市、县集邮协会创办的邮协会刊,民间集邮组织和集邮爱好者个人创办的各色各样集邮小报数不胜数。在改革开放集邮大潮中,神州大地上期发的、内部准印的、民间邮会组织和集邮爱好者私办的集邮报刊有几千种,神州大地上究竟有过多少种集邮报刊,恐怕还没有人能作出详尽的统计,得出一个较准确的统计数字。

改革开放集邮大潮中,除众多集邮报刊外,各种集邮知识普及读物、集邮专著,各种邮票、邮资明信片、邮资封、首日封目录和图鉴、价格手册等集邮工具书也纷纷出版。

改革开放带来了全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的集邮报刊的创刊,集邮书籍的出版,集邮文化全面勃发、集邮文化广泛传播,中国集邮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上一世纪80年代前,我爱好集邮还处在启蒙阶段,渴望获得集邮知识的心情,促使我只要有集邮报刊发行便订阅。到新华书店发现有集邮书刊便购买。我购买的第一本邮书是姜治芳著的《集邮和我的生活道路》。此后,马骏昌选编的《集邮回忆录》、刘肇宁编著的《中国邮票史话》、孙君毅著的《清代邮戳志》,以及《基础集邮学教程》、《集邮入门》、《中国邮票》等集邮专著和各种版本的邮票、邮资封片目录成为我的藏书。

1984年秋季期,我从石步中心校调到大洋中学任教。我的集邮由过去个人单一收藏步入和集邮爱好者进行集邮交流阶段。 镇上的集邮爱好者除邮电、农行、水管所的干部职工外,还有大洋镇中心小学、中学的在校生。为了在中小学生中传播集邮、集邮知识。1989年,在学校文印室干事的帮助下,创办了面向中小学生的8开1版的油印邮刊《乐洋邮花》。这是我主编的第一份邮刊。

2009年8月,桂平市成功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集邮钱币展览”,这是桂平市首届大型集邮展览,沉寂了多年的桂平市集邮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 。2010年,时任桂平市邮政局局长、集邮协会会长温春海,为了传播桂平集邮文化、宣传集邮知识,给桂平集邮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集邮经验、心得体会、发表集邮学术研究文章平台,顺应广大集邮爱好者要求,支持《桂平邮苑》复刊。这年我刚退休,让我负责邮刊的主编工作。

2010年9月复刊后的《桂平邮苑》为16开4版铜版纸彩印小报,每月一期。我从来没有搞过编辑工作,为了《桂平邮苑》的出版,费尽了心血。在办刊宗旨上,我受郭润康的“大众化集邮”理念影响,在办刊中坚持走大众化之路。《桂平邮苑》以集邮文化为载体,面向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广大市民群众,大力宣传桂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物产资源,所刊文章以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为主,内容浅易,力求使集邮文化贴近普通市民,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集邮文化活动中来。《桂平邮苑》 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吸引了区内外众多的集邮爱好者。2014年,《桂平邮苑》合订本(2012—2013年)参加“长沙2014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得集邮文献类银奖。

《桂平邮苑》复刊后,贵港市邮政局副局长、集邮协会副会长周云雁看到县级桂平市能办起一份邮刊,作为地级贵港市集邮协会也应该有一份邮刊。并要我负责《贵港集邮》主编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准备, 16开铜版彩印的《贵港集邮》终于在2011年元月创刊。《贵港集邮》的办刊理念象《桂平邮苑》一样坚持走大众化之路。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贵港集邮》合订本(2014—2015年)参加“西安2016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得集邮文献B类银奖。

我一个人主编《贵港集邮》、《桂平邮苑》两份邮协会刊,一干就是将近十年。从组稿、审稿、改稿、排版到安排印刷等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一期期邮墨飘香的邮刊送到邮人手中,更多的是成功的快乐。

 改革开放政策40年带来的全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集邮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也从订购邮报、邮书,阅读邮报、邮书中获得了丰富的集邮知识,懂得了集邮文化的意义,走上了主编邮报之路。

至今,我还长期订阅着《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等多种集邮报刊,购买自己心仪的邮书,各种集邮报刊和邮书装满了我书房中书架、书柜,继续主编着《贵港集邮》、《桂平邮苑》两份邮协会刊。40年来,我的生活充满着邮墨的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