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资机业务七十年

2019-12-24  

内容摘要    新中国建国七十年来邮资机业务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在早期,新中国邮政接收了中华邮政的邮资机,邮资机业务得以维持,但未能发展而趋于衰微。在中近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邮资机业务得到重建及快速的发展。本文并对各时期使用的邮资机的型号、数量、邮资机业务在邮政与集邮业务中的作用及邮资机的国产化分别进行了介绍。

新中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早期阶段(1949—1979)

1936年,中华邮政从英国环球邮戳公司引进一台Multi-Value型邮资机,于6月15日投入使用。同时中华邮政另从国外订购40多台不同型号邮资机。然而,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订购的邮资机绝大多数是在抗战胜利以后才陆续抵华,这些机子配置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主要邮局。多数城市邮资机在1948年以后才陆续启用,仅使用一年左右就迎来了全国解放。

早期引进的邮资机的型号除英国环球公司的Multi-Value型机与Teltax型机外,还有美国必能宝公司的R型机和瑞士哈斯勒公司的F88型机。不同型号邮资机使用的符志款式不同,但其铭记均为“中华邮政”,符志内都设有“邮资已付”字样及飞雁图形(图1)。

图1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0年开始,各地邮局陆续启用从中华邮政接收的邮资机。人民邮政启用的邮资机,其符志的款式以原有设计为基础,仅将铭记改为“中国人民邮政”(图2);稍后又取消了鸿雁图(图3)。根据实物判断可知,建国初期有十多个城市启用邮资机。多数地区使用环球Multi-Value 型机,北京和杭州使用必能宝R型机,只有上海使用所有四种型号邮资机。

图2

图3

建国后使用的早期邮资机仅剩有不到40台。这几十台邮资机构成了早期新中国邮政的邮资机服务系统。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以及员工操作技术不熟练,一些机器陆续损坏报废。建国后的二三十年里,由于财力、特别是外汇储备有限,不可能从国外批量引进邮资机,中国邮政仅在1960年从瑞士哈斯勒公司购置了2台 F88 型邮资机。这是新中国邮政1980年以前仅有的一次从国外进口邮资机的行动。两台邮资机均分配给上海邮局使用,机号分别被编为沪(十)和沪(±),(图4)是机号为沪(±)邮资机盖印的符志。

图4

鉴于无法大批量从国外进口邮资机,人民邮政试图自力更生研制生产自动化邮政设备,以替代进口邮资机。这一时期,上海、北京、无锡等地一些自动化邮局先后研制使用一些称为“自动寄信机”的邮政机械。此类机器由于设计存在缺陷,经常发生故障,故一般使用个把月或一二年即停用。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自行研制国产邮资机的期望终究没有实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期,早期邮资机绝大部分均已损坏报废,邮资机业务几近中止,只有上海邮政还剩有五六台邮资机在断断续续地坚持使用,但也呈现苟延残喘之势,我国邮资机业务系统趋于衰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四:一是当时对邮资机这种自动化设备在提高邮政业务效率中应起的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人海战术,对于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兴趣不大;三是国家财力不强,特别是缺乏外汇储备,没有能力大量地引进邮资机;四是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间流行的进口国外设备是崇洋媚外这种思想观念也極大地干扰了进口邮政机械设备的设想。

综上所述,从建国至1979年的三十年是我国邮政邮资机业务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后半段,是新中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维持与停滞阶段。除了自中华邮政接收的那几十台邮资机,在三十年间邮资机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直至最后机器几近全部磨损报废,宣告早期阶段的结束。

新中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中期阶段(1980—1999)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我国大地,在大好形势的推动下,1979年国家邮政主管部门作出重建我国邮资机业务系统的决定。从1979年底起,我国陆续从国外批量引进新型邮资机,配置给全国各地邮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邮资机服务系统,并统一使用了三格式邮资机符志,这标志我国邮资机业务从古典时期(早期阶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期阶段)。

最早引进的是一台美国必能宝公司生产的6300型邮资机(图5),此机于1979年底被引进并在上海使用,其机号为“沪(21)”。目前所见此机所盖印的符志的最早日期是1980年1月14日(图6),证实早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的时间节点应该是1979年末至1980年初。

图5

图6

首台瑞士哈斯勒Mailmaster型邮资机是1981年引进的,其三格式符志比较规范,上下三格分设铭记、邮资数字和“邮资已付”字样,机号设于中格的右侧,同样在上海使用(图7)。

图7

1982年以前,仅有上海一地少量配置启用中期邮资机。从1983年起,中国邮政开始批量引进邮资机,北京、辽宁两地相继开始启用邮资机。1985年至1990年的五六年间是我国各地区启用邮资机最为集中的时期,多数地区,包括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等全国20个省区市邮政,均在此期间启用中期邮资机。某些地区邮资机启用日期很迟,如青海与西藏两地邮政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才启用邮资机,此时中期阶段面临谢幕,近期阶段即将开始。

新中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近期阶段(2000—)

我国的大宗邮件通常用邮资已付戳处理,缺乏监督措施易造成资费的跑冒滴漏,严重影响邮政收入。1999年,国家邮政局决定逐步取消邮资已付戳,大宗邮件改用邮资机处理,邮资机的需求量大增,各地邮政掀起了大批量购置使用邮资机的热潮。国家邮政局同时决定从2000年起推行邮资机符志的新格式,启用新型三格式符志。由此,我国邮资机业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近期阶段)。

与中期阶段使用的三格式符志不同的是,新型三格式符志取消邮资戳下格的“邮资已付”字样,将原设于邮资戳中格右侧的机号移至下格(图8)。

图8

近期阶段初始,上海、北京等地率先启用新型邮资机。在2000年至2001年中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全国所有省市陆续启用了新型邮资机。这种快速启用的方式与中期邮资机的启用截然不同,各地区中期邮资机的启用是在整个中期阶段的20年间逐步地进行的。如上所述,西藏邮政是在1999年中期阶段即将结束时才迟迟启用的。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由于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年,邮政部门的财政实力已是今非昔比,完全有条件短期内大批量引进邮资机迅速开始装备全国各地邮局。

各时期使用的邮资机的型号

随着科技的进步,邮资机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早期使用的是机械邮资机,其邮资计数器是机械式的,戳记用钢制戳模盖印。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电子邮资机,其邮资的记录与结算由电子计数器进行,但盖戳仍采用机械戳模。上世纪末出现了全新的数码邮资机,其盖戳取消了实物戳模,采取电脑软件编码用打印机打印戳记。

如上所述,我国早期使用四种型号邮资机,其盖戳方式均为机械式的,不过驱动方式不同,英国环球公司的Multi-Value型机是手摇驱动,美国必能宝公司R型机和瑞士哈斯勒公司F88型机则是电动的。

中期使用的邮资机主要有瑞士哈斯勒公司的Mailmaster型邮资机(多为机械邮资机),美国必能宝公司的6300型机(机械邮资机),以及5300型机、6900型机和Paragon型机等(均为电子邮资机),法国新邮公司的5400型机(机械邮资机)和SM94型机(电子邮资机)。北京使用的大宗制签机属数码邮资机。中期邮资机的驱动方式一般为电动。

近期的邮资机主要购自于瑞士哈斯勒、美国必能宝、法国新邮和德国友联等邮资机生产厂家。

哈斯勒公司的邮资机有Smail型机、S220型机和S320型机,均为电子邮资机。

必能宝公司的邮资机有E系列机(E501、E521等)、U系列机(U561、U571等)、DM系列机(DM100i、DM300、DM800等)和PARAGON型机,均为数邮资码机。

法国新邮公司的邮资机有SM78/94型机、5400型机和IJ系列机(IJ40、IJ50、IJ75等),前两类是电子机,后者为数码机。

德国德国友联公司有JetMail型机和EFS3000型机,分别属数码机和电子机。

在近期阶段有不少新研发的国产邮资机陆续亮相,如沪邮YSZ301型机、湘邮Copote型机、浙邮YFM118型机和YFM118E型机。北京大宗制签机也逐步推向全国各地。

邮资机数量的发展

1936年中华邮政从英国环球公司引进一台Multi-Value型邮资机,并陆续订购了几十台。抗日战争的爆发致使订购的邮资机在1947年才陆续底华。在1949年向各国订购的四十多台邮资机均已移交中华邮政,这一年是我国早期阶段拥有邮资机数量最多的一年。由此到早期阶段结束,邮政几乎没有再增添过新邮资机,已有的邮资机陆续损坏报废,正常营运的机器逐渐减少,在七十年代末期仅有上海的五六台邮资机还在营运。

1980年初,进入了中期阶段,这一年全国仅引进了一台邮资机,在上海使用。到了1981年上海邮政陆续引进了近10台邮资机,均为瑞士Mailmasler型机,租借给上海的一些进出口贸易公司使用。1983年邮电部陆续从美国、瑞士两家公司引进三个系列,六种型号的邮资机200余台,在全国各地使用。此年,北京、辽宁开始启用邮资机。1985年起的四五年里,大多数省市都开始启用邮资机。到1993年我国邮政使用的邮资机达500台,绝大多数省市都配置了邮资机。到了1998年邮资机增加到2000台。1999年底中期阶段结束,邮资机已达3147台,大多数地区的区县邮政局均配置了邮资机。

2000年近期阶段开始,邮政部门以更大的力度购置邮资机,以替代邮资已付戳的使用,全国使用的邮资机数量猛增,达到5118台。2004年增至9534台,可见1999年至2004年这五年间新购置的使用新式符志的邮资机约为6400多台,占当时使用的邮资机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这里没有考虑这几年间磨损报废的邮资机数,实际上新购置邮资机数的占比应高于此。

到2006年我国邮局配置的邮资机更增至11293台,全国各地的大多数邮政支局几乎都配置了邮资机。相信近年来我国现行邮资机数量可能已达数万台,各地所有的邮政支局与部分邮政所均都使用了邮资机。

我国邮政使用邮资机的数量虽然有了长足的增加,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据万国邮政联盟国际局的报道,1998年世界各国邮政共有300万台邮资机,其中美国邮政使用的邮资机达170万台,是邮资机数量最多的国家,邮资机拥有量在10万台至30万台的国家有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等四国,这些国家邮资机的拥有量大大高于我国。我国人口数量与国土面积均比上述国家大得多,显然邮政邮资机的拥有量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邮资机业务在邮政业务中的作用

为了加强邮资机管理,推广邮资机联网管理系统,建立邮资机联网工程,2006年国家邮政局开展了邮资机管理系统推广基础信息调查,调查材料被披露于网络。其内容除了包括邮资机联网资料、各省区市邮资机基础资料外,还包括2006年1-9月全国各地函件收入资料。这些难得的材料使我们得以概略地了解2006年我国及各省区市邮资机业务的概况。

材料显示,2006年1-9月全国函件总收入是43.02亿元,其中邮资机的函件收入为22.53亿元,邮资机函件收入占总收入的52.4%。也就是说在2006年邮资机业务已经成为我国邮政函件收纳资费的主要渠道。另外,2005年同期邮资机函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只有50.0%,因此可以推定,在随后的年份,邮资机函件收入在全国函件总收入中的比例将逐年增大。

对比2005年,2006年我国各地区邮资机业务收入有着明显的增长。全国国内邮资机函件的收入较2005年同比增加25.9%,这比全国函件的总收入的增长(17.7%)速度要大得多。

邮资机处理函件业务的优势在于大宗函件的处理,以2006年为例,在1-9月间国内邮资机函件收入为20.58亿元,其中大宗函件收入为14.50亿元,占总收入的70.4%。相信近年来邮资机函件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国产邮资机的使用与邮资机的国产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我国邮资机业务中是外国邮资机的一统天下。国产邮资机的研制生产主要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然而广义地说,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即开始了邮资机国产化的进程。如上所述,在上世纪 50年代初期,60年代至 70年代初期,上海、北京、无锡、南京等地的一些自动化邮局先后研制使用一些称为“自动寄信机”或“自动邮资已付机”的邮政“自动化”机械,这些机器盖印的戳印与邮资机符志相似,一般由邮资戳和日戳两部分构成(图9)。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此类机器设计均存在缺陷,经常发生故障,故一般使用个把月或一二年即停止使用。这样,研制国产邮资机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

图9

1999年我国邮政取消邮资已付戳,改用联网管理的邮资机替代,大大加快了推广使用邮资机的速度,由于当时我国几乎没有研制生产出一款成熟的国产化邮资机,只好主要依赖进口。从1999年起至2006年我国邮政先后从美国、法国、德国和瑞士进口了8000多台邮资机,耗资4亿多人民币。

国外进口的邮资机应该说其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都比较高,但机器价格昂贵、耗材和维护费用都相当高,长期依靠进口对于邮政企业来讲是不适宜的。邮资机国产化的必要性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进口邮资机很多不适合我国邮政使用。在国外,邮资机主要是租给用户使用的,故多是中小型机;在我国,邮资机多设置在邮局,用于处理大宗邮件,适于使用大中型机。邮政部门迫切希望有一种高速、运行成本低廉的设备来取代进口邮资机。

2001年,国家邮政局上海研究所研制的YSZ301型高速邮资机即应运而生。这种邮资机虽属电子邮资机,但其邮件处理速度远高于进口机,并具有可大批量连续操作,使用成本低廉的国产普通油墨,整机结实耐用,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国产化商函邮资机,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使用,成为处理大宗邮件的主要机种。图10与图11分别为此机的外形及盖印的符志。

图10

图11

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由北京市邮政科学研究所自主研制,于1999年在北京邮区推广使用。这种系统实际上是一种制作热敏式邮资标签的专用邮资机,图12是一枚近期使用的邮资标签。此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带动4台制签机工作,其打印速度是传统的邮资机的2-3倍,可顶替3台邮资机工作,是一种既快又省的邮政机械。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大多数地区。

图12

湘邮Copote型系列邮资机由湖南湘邮科技与瑞士Frama公司合作研制,2005年首先在湖南启用,目前广泛用于全国所有省区市,是我国使用最广的一款国产数码邮资机(图13)。图14是此机打印的蓝色邮资机符志。

图13

图14

浙江工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我国开发研制国产邮资机的主要生产厂家。2004年该公司研制生产YFM118型高速邮资机,此机由机械式的主机及数码式的标签机两部分构成(图15),可分别盖印红色的邮资机戳(图16)、热敏打印黑色的邮资标签(图17)。目前广泛使用于全国各地。

图15

图16

图17

工大普特并于2010年推出YFM118E型数字邮资机(图18),其符志的邮资戳与日戳之间可设有唯一码(图19)。这是一款适于邮局柜台使用的小型邮资机,2013年在上海一次性推出200台,目前已在大多数省市使用。

图18

图19

国产邮资机的科技水平一般均相当高,多属数码式邮资机。具有分部门记账、多部门使用的功能,多采用喷墨打印戳记,具有数字密码防伪功能,并均可以被联网操作,便于管理。近年来邮政部门致力于推广国产邮资机,以逐渐替代引进的邮资机。现今国产机的占比越来越高,可以预料在我国使用的邮资机中国机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有些地区,比如上海目前使用的国产邮资机已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邮资机符志宣传戳在集邮中的使用

与邮票一样,邮资机符志不只是邮寄函件的邮资凭证,而且也是一种集邮品。大多数类型的邮资机符志在其日戳的左侧可以设置副戳,副戳可以是纪念戳、宣传戳,也可是广告戳。在我国,有不少集邮者热衷于收集这种带有宣传副戳的邮资机符志(俗称邮资机宣传戳)(图19)。

作为集邮品,邮资机宣传戳的使用不仅起着宣传教育的作用,同时还是邮政的一种创收手段,显然,推广使用邮资机宣传戳是一种十分有益的邮资业务。

在早中期,我国邮政部门没有充分认识邮资机宣传戳的作用,不允许邮资机符志设置广告宣传戳,曾多次发文禁止。故而在2000年以前,各地出现带有宣传戳的邮资机符志集邮品寥寥无几。2003年上海邮政以引进使用DM300型邮资机为契机,积极推广启用邮资机宣传戳,其它地区邮政也纷纷效仿,形成相当大的声势。

近年来邮政主管部门一改过去对邮资机宣传戳所持的相对消极的态度,积极引导与规范宣传戳的使用。规定邮资机宣传戳的设计与使用分为国家版和地方版两种版本,对于全国性的重要的纪念日或宣传活动使用国家版宣传戳,由中国邮政设计图案全国统一使用(图20、图21);其它地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则使用地方版宣传戳,图案由各地邮政自行设计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图19、图22)。邮政主管部门的参与领导,极大地促进了邮资机宣传戳的使用。

图20

图21

图22

邮资机符志一般都是由红色打印的,宣传戳也是如此。集邮者盼望邮资机宣传戳也能像邮票那样用彩色打印。国外早就有一些邮资机生产厂商试制彩色邮资机,打印彩色宣传戳,但到目前为止均处于试用阶段。近来我国邮政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制彩色邮资机,并正式在邮政上使用。2018年,浙江工大普特公司经过多方研究,推出CX51型彩色邮资机,并于7月在上海首次启用,图23是上海航海邮局发行的带“2018年中国航海日吉祥物—海海丝丝”图案的彩色宣传戳,图20与图21分别是山东青岛和江苏泰州发行的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的彩色宣传戳。这种CX51型邮资机应该是世界第一种正式在邮政上使用的彩色邮资机。

图23

彩色邮资机符志的推出受到广大集邮者的热烈追捧,从首次启用到目前为止不到一年,全国已有六七个省市邮政配置彩色邮资机,多次启用彩色邮资机宣传戳。

显然,我国集邮者如此热衷于收集邮资机宣传戳是新中国集邮活动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筱贤等,《我国推广使用邮资机的前景》,《邮政管理与技术》1994,第1期

2. 邮电部邮政总局主编,《邮资机维护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3. 时良平,《邮政自动化》(邮资机节),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4. Richard. Stambaugh,《中国邮资机及邮资已付机符志》,美国中国邮票协会出版,2001

5. 武玮璘,《早期中国邮资机符志》,《邮资机符志文集》,中国邮史出版社,2007

6. 武玮璘,《我国新式邮资机符志研探》,《邮资机符志文集》,中国邮史出版社,2007

7. 武玮璘,《中期我国的邮资机符志》,《邮资机符志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