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中我军经典战术的体现

2019-12-27  

内容提要:新中国发行了大量军事题材的邮票,这些邮票展现了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敌人,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画面,也展现了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弱到强战胜顽敌的场景,谱写了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战胜邪恶、战胜黑暗的英雄史诗。值此建国7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对邮票图案中我军经典战术的研究,意在弘扬我军“敢打仗,打胜仗”的强军思想之要,明确强国必须强军的核心要义,指明人民军队有能力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关键词:邮票图案  进攻 “三三制”战术  防御  反斜面战术


引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自此以后,我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人民战争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根据战争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域和性质,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战略战术的理论原则,指导新的战争实践,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胜利。我国邮政部门在邮票的图案设计上也紧密结合我军战略战术的特点进行选题与图案设计。

一 、邮票中的进攻战术

1950年10月,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英勇的志愿军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一路赶到“三八线”。此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越过“三八线”。

这是一场严重不对称的战争,我军无论是武器还是后勤保障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联合国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得益于我军的战术与战斗意志。在进攻作战中,志愿军各种突击战术、穿插战术经常打得“联合国军”手足无措,给他们的感受就是无论往哪个方向看过去,眼中出现的都是进攻中的我军指战员。于是为了掩盖他们失败的本质,就抹黑我军使用的是“人海战术”。同时国内一些影视剧为了表现我军英勇作战的形象,在拍摄冲锋镜头时追求我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将我军的冲锋演绎成“人海战术”,这也给一些国人造成我军是靠“人海战术”才取得胜利的误解。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1 采用“三三制”战术发起进攻

1952年11月15日我国发行《纪19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一套,由孙传哲先生设计,全套邮票共四枚,采用雕刻版,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全套面值3200元(旧币值)。该套邮票中的第三枚为“涉江追击敌人”。(图1)

图1

这枚邮票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在寒冷的冬季,我志愿军指战员身穿棉服,携带枪支弹药、手榴弹、水壶等单兵装备,迎着敌人炮弹爆炸掀起的巨大水柱,抵挡着大块浮冰的撞击,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胜利英勇前进的一幕。

这枚邮票图案中共展现了10名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图画的正面为八名战士,左侧远端为两名战士。通过对邮票图案的重新组合,可以清晰地看到正面的八名战士虽然处在寒冰刺骨的战场环境下、虽然处在枪炮呼啸的战斗氛围中,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步兵班“三三制”战术,以“后三角队型”向敌人发起攻击。(图2)

图2

2 “三三制”战术的由来

“三三制”战术是我军经典战术之一。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八路军缺乏重火力,便经常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寇的坚固阵地,从而产生大量的伤亡。针对这种情况,我军开始强调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火力杀伤。要求以密切的协同、层层的推进和交替掩护来展开进攻作战。在步兵班进攻中,一个班分为三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敌情展开前三角队型与后三角队型进行攻击,且同一战斗小组中每人之间的间距保持在5-10米左右,不同战斗小组之间保持20-40米左右的距离,确保不因一颗手榴弹损失一个战斗小组,不因一颗炮弹损失一个班的兵力。当步兵班冲击敌前沿支撑点时,多采用后三角队型,以利于中间小组进行火力掩护,另两个小组两翼迂回;当步兵班进攻敌前沿支撑点结合部时,多采用前三角队型,两个小组对两侧敌人实施火力压制,中间小组快速而又坚决地突破敌前沿。 

3 被“三三制”战术吓破胆的“联合国军”

虽然在很长的时期,我们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保障严重不足,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采用“三三制”战术进攻作战中,各战斗小组经常采用分组跃进或单兵跃进等战术动作,一个小组跃进发起攻击时,另两个小组实施火力掩护,当进攻小组到达指定位置后又会掩护另一个小组攻击,三个小组在保持火力持续的情况下不间断接近敌人。而呈现在敌人面前的景象则是,我军战士像海浪一样此起彼伏、不间断地接近敌人阵地,火力掩护不断、冲锋不断。“联合国军”被这样的战术吓得魂飞丧胆,面对我军不停顿的攻击,也许是为了遮羞也许是被吓出了幻觉以为我军实施的是所谓“人海战术”。

纪19(4-3)这张邮票的图案告诉我们,我军之所以能以弱胜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全体指战员的战斗意志与先进的战术。

二、邮票中的防御战术

1 制高点在防御作战中的作用

孙子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大意是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领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对作战有利。

在作战中占领制高点有如下好处:首先是可以俯瞰敌人,实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及军队的调动,从而相应的调整自己的兵力与火力配置,以达到在敌人进攻方向上处于绝对的兵力与火力优势;其次是可以充分发挥武器的射程,并形成射程优势;再有当部队发起冲锋时,从上向下推进可以在火力、战士体力与心理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2 我军不同时期抢占制高点战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都采用占领制高点并构筑正斜面阵地的方式与敌人作战并取得胜利。在《2016-3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6-3 四渡赤水  图3) 与《J117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2-2 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图4)的图案设计中均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我军这种作战方式。

《2016-3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于2016年10月22日,由知名画家沈尧伊先生设计,全套邮票六枚,采用胶印,全套面值7.8元,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

图3

图4

《J117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于1985年9月3日,由伍必端先生设计,全套邮票二枚,采用影写版,全套面值0.88元,北京邮票厂印制。

通过对图3与图4图案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军无论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还是与日寇作战,都是在制高点的棱线处与正斜面构筑防御阵地。

棱线是指平地或高地上的线形凸棱部分,如平地上的堤坝、田梗、土坎等;高地上的山背、山脊的分水线等。在军事上较低的棱线可以隐蔽身体、发扬火力,较大的棱线可以形成一定的死角,利于进攻部队隐蔽接敌。

正斜面是指对着敌人方向,同时从敌人方向能看到的山坡。敌人攻击时,就会面向这个山坡冲击。在这里构筑阵地,斜面上的各处都能对进攻的敌人进行火力打击。

在山地战中,抢占制高点的一方,可以构筑坚固的支撑点,以少量兵力吸引、压制大批敌人,为己方主力实施反突击创造良机(图3远景中我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对敌发起冲击);另外,由于俯射与仰射的难度不同、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身体面积大小不同,手榴弹投掷效果的不同(图4我民兵在棱线处向日寇投掷手榴弹),使得抢占制高点的防御战术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2 反斜面战术的运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对手变成了武器先进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抢占制高点的防御战术受到了制约。原因是在美军飞机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占领制高点便于观察敌情的优势不复存在;装备的落后使得火炮与单兵武器居高临下的射程优势无从谈起。特别是火炮方面,美军一个师拥有105毫米榴弹炮54门,155毫米榴弹炮18门,其他各类山炮野炮120门,另有高射炮64门。反观志愿军,以实力最强的39军为例,入朝作战初期仅仅装备了美式山炮12门、日式山炮24门,92式步兵炮36门。同时,由于后勤保障方面的限制,我军的弹药基数也远远低于美军的水平。火炮不如敌人,那么坚守山顶阵地就会遭受到很大的伤亡。阵地是死的,是需要人来防守的,如果人都打完了,那阵地自然也守不住。

我军长期以保存有生力量与敌人坚持斗争为军事原则,当面对火力强大的敌人时,根据战场地形重新考虑阵地的构筑成为必然选择。由此,我军放弃山顶阵地的反斜面战术应运而生。反斜面是指棱线后面,从敌人方向看不到的山坡,敌人只有冲过坡顶后才会看到这个斜面。放弃山顶阵地采用反斜面战术作战后,敌人的远程炮火和直瞄炮火以及其他火力掩护单位都失去了作用,比如榴弹炮、无后座力炮、坦克炮、高射机枪等,这些低射角或直接打击的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能起作用的就只有迫击炮,但迫击炮也会因为看不见山背面的情况而没有目标。我军主动放弃山顶阵地,这是火力处于绝对弱势情况下选择的一种舍小取大的战术,就是用放弃一点点地理上的优势,换取极大消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让美军深刻领教了反斜面战术的威力。在美军“范弗里特弹药量”(注①)的攻击下,山头被削低了3米,美军炮火密度达到每秒钟6枚炮弹。由于美军炮火密集,我志愿军战士主动放弃山顶阵地和正面阵地,由反斜面阵地进入坑道坚守并适时前出至正面阵地打击敌人侧后。经过43天的激烈交战,美军夺取五圣山的行动宣告失败并且伤亡惨重,弹药几乎耗光,自此以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而我志愿军指战员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术素养震惊了世界,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反斜面战术成为我军经典战术之一,这从后期发行的邮票图案中可窥一斑。《文18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邮票,其中保卫边疆(图5)与军民守海防(图6)两枚邮票图案中可以看到我军无论做为支撑点还是前沿观察哨都放弃了在制高点上构筑阵地。

图5

图6

《文18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邮票除第六枚解放军边防骑兵战士邮票发行于1970年7月1日外,其他五枚发行于1969年10月1日,由李大玮先生设计,采用影写版。


结论:通过对邮票图案的研究可以发现,是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使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三三制”战术、反斜面战术等我军经典战术都是人民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探索战争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从而在世界军事史上书写了战争指导艺术不断创新的生动篇章。 当前,我国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研究邮票图案中的我军经典战术,可以让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必将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与经典战术,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执干戈以卫社稷,军队因使命而存在。


注① 范弗里特弾药量是朝鲜战争的历史名词,又叫“范弗里特消耗”,是美军平常弹药量的五倍,唯火力制胜论的一种。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认为,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对敌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迅速高效地歼灭敌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最大限度的减少本方人员的伤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 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印

3 《高等院校军事课教材》 解放军出版社 1985年5月第1版 1985年5月第1次印刷

4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2003年12月第1次印刷

5 《中国邮票全集》 《集邮》杂志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