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的美学价值探索

2019-12-27  

内容提要:本文力求从艺术的角度,通过对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拥有的魅力程度,及由此而产生价值概念的探索,来诠释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所具有的独特美学价值。


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是新中国邮政部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发行的延续性系列纪念邮票,除个别年份没有发行纪念邮票外,一般在每逢五、逢十年份的国家法定国庆纪念日或纪念日前,邮政部门都会用发行建国纪念邮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方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以彰显国家的独立自主。纵观我国已经发行的31套、175枚邮票、5枚小型(全)张等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其主题颇具时代特征,整体设计风格较为庄重,主题表达为建国之盛事、中华民族的崛起、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起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激励作用,洋溢着祥和、欢快的热烈气氛。

邮票艺术的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邮票设计艺术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种结合变化。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的设计发行,正是将人们需要的这种结合变化的现实因素转化作为国家名片的审美建构物,成为人们进行艺术审美的一种对象,并使人们在享受邮票审美的过程中达到教育激励的目的。具体来说,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具有独特的系列美、形式美、色彩美和内涵美的特征。

一、主题统一,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的系列美。

系列是指相互关联的成组成套的事物或现象。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虽然发行的时间不一、画面风格不一,但却是统一在庆祝建国的主题之下,也正是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更加彰显中国的包容开放性、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性。这一系列纪念邮票在发行当初,邮政部门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系列和类别来对待,只是随着时间和邮票的发行而自成体系,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系列的龙头邮票并非邮电部发行,而是解放区旅大邮电管理局发行的。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国家邮政没有在开国大典之际及时发行建国纪念邮票,但在1949年11月1日,解放区旅大邮电管理局为了纪念开国庆典盛事,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邮票,它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枚建国纪念邮票。自此,开创了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发行的先河,在中国邮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则比较晚,1950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主题,发行了志号为纪4的建国纪念邮票。而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即1950年10月1日的时候,邮电部又正式以国庆名称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建国纪念邮票。此后,邮政部门又先后在1951年、1952年、1955年、1959年、 1960年、1964年、1967年、1969年、1974年、1979年、1984年、1989年、1999年、2004年、2009年,分别发行了特1《国徽》、建设、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国徽等4组、人民大会堂、15周年、毛主席与世界人民等2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25周年等2组、30周年等5组、35周年、40周年、民族大团结、祖国边陲风光、60周年等2组邮票,还有一些是不在10月1日建国当天发行的。

有趣的是系列里面还有小系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建国纪念邮票,就分别在1959年9月28日和10月1日,共发行了5组邮票,分别是毛泽东头像和天安门,马克思、恩格斯头像和莫斯科的斯巴斯基钟塔,和平鸽和地球图;国徽;“一五”期间钢铁、煤炭、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农业、水利电力、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同民族人民欢庆国庆的场面;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这些画面图案不统一的邮票,却被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大主题之下,成为一个小系列,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成就,及人民群众幸福的生活场景,很好地表达了主题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时,也发行了小系列建国纪念邮票,图案分别是国旗、国徽、国歌、欢庆场景和建设成就。这2组小系列邮票的发行,堪称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发行的盛举。另外还有个别由2套邮票组成的更小的系列,从而使得建国系列纪念邮票呈现出多样性的组合形式。但遗憾的是1954年、1994年、2014年等比较大的时间节点却没有发行建国纪念邮票。

二、古今融合,艺术设计精彩纷呈的形式美。

形式是任何艺术作品内容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象的表现形态。邮票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方寸间对美的形式知觉进行的抽象和概括,是将设计艺术形式的美学意义与邮票主旨思想的美学价值进行的一种有机结合,同时,又包含了设计作品本身所显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趣的美。

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在形式美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票形、图案和边框结合的古今融合设计变化多端。1950年10月1日,邮电部发行的建国一周年纪念邮票,采用了5枚大小不同的邮票外形方式设计,一大四小的票幅象征着五星红旗上的五颗星,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美好愿望。建国六周年和十周年第3组纪念邮票,则是将18枚和8枚不同画面的内容统一在相同的古典边框图案之中,使得这2组邮票协调统一、相得益彰。建国十周年第4组纪念邮票,又采用一横二竖的排版方式,将不同形状表现主题内容发挥的淋漓尽致。而采用3枚横联印的建国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则将各族人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国庆佳节的场景,构成为一个整体,三枚邮票表现的既独立又统一,既典雅质朴,又欢腾热闹。之后,建国十八周年毛主席诗词邮票,不同的形状设计使毛主席的13幅书法作品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邮票,则显出了一种装饰美;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更是将我国56个民族的双人舞蹈连印在一个大版之中,描绘了56个民族在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欢度佳节的喜庆场景。同时,这套邮票的枚数之多,整张规格之大,都是空前的,更是创下了一套邮票枚数最多的世界邮票发行纪录。

二是把感情化为形态,做到托物言情,情感与境界相和谐,情形合一的或繁复或简洁表达。邮票设计艺术的形式美可以通过多方面表达,只要运用得当,均可以创造出经典之作。建国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图案为一幅宣传画,画面上简下繁,结合的非常好。中国古典表现擅长凝聚、象征和暗示等意境的融入,做到意在象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虚实相生。这也是人们对艺术设计作品喜欢的鉴赏和感受,享受进入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审美主体超越感性的具体物象,领悟到某种宇宙或人生真谛的艺术境界。建国三十周年第四组等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将民族团结作为主题,多以民族歌舞的形式表达。而将国徽、国旗置于反映经济成就、国防建设、举行欢庆等建国题材的纪念邮票中,持续地将新中国的标志形象传播天下,起到了极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各种艺术画法和艺术设计技术,展现邮票特有的观赏价值。伴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各类艺术画法和技术也一直存在着,由此带来的美作为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大多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的审美意识正是在这种实用意识中孕育而成。1950年发行的开国纪念邮票采用版画的艺术手法,韵味隽永,具有雕塑般的感觉。建国十五周年发行的3枚横联印纪念邮票,及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发行的《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均以传统的中国画工笔重彩画法设计,融入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描绘了56个民族载歌载舞的场景,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悠远和深邃,给人们以美好、满足和快乐。特别是《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每一个邮票画面均选用我国各民族最富特色的精美服饰,采用男女二人组成的各种舞蹈构图,强化典型人物创作方法,其审美理想、创作个性和艺术观赏价值极高,让人浮想联翩,无限憧憬,不由不令人倍加喜爱。而建国十周年第五组《开国大典》纪念邮票,则以磅礴的气势,宏大的场面和绚丽的色彩,勾画出毛泽东等新中国缔造者们栩栩如生的光辉形象,记录了中国人民最激动最难忘的伟大时刻。而2009年发行的建国60周年纪念邮票,则采用现代电脑绘图技术设计而成。

三、醒目亮丽,艺术创造鲜艳夺目的色彩美

邮票设计在邮票发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色彩在邮票设计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生命的色彩往往会赋予人类无限的感情,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暗示,引起人们的共鸣。如红色表示热情,黑色表示庄重等,而亮丽鲜艳的暖色调往往会给人一种明快向上的感觉,这也正是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设计大多选用红色等亮丽色调的原因。总体来看,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的设计呈现出丰富、亮丽的色彩特性,既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红,又有国画般的古朴典雅美,还有现代风格的装饰色块形。如开国纪念、建国一周年、二周年、十五周年、三十周年1、2、3组、35周年和60周年等纪念邮票上,凌空飘扬的五星国旗,威严稳重的国徽,毛主席诗词邮票的边框,迎面而来的大红色调,鲜艳夺目,洋溢着建国节日的喜庆气氛。1959年发行的建国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二组,在此基础上,又充分运用暖色色调的变化,突出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四周的光晕,将国徽映衬得辉煌灿烂、光彩夺目,即富有立体感,又显得庄严和稳重。而1950年发行的建国一周年纪念邮票,将五枚相同图案面值不同的邮票,选择用绿、紫、红、黄、蓝五种颜色来区分面值的不同,既醒目宜辨,又鲜艳亮丽,这也说明单一图案色彩的表现力虽然有限,但如果处理的好,同样能够成为精品。邮票图案的色彩搭配必须遵循艺术设计中对色彩运用的基本要求,邮票设计师要掌握不同色彩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邮票图案的和谐美观,体现邮票的美感和艺术性。但并非规律不可打破,如红绿搭配本属搭配不当,可建国十周年纪念邮票第4组的设计,却巧妙地将红、绿、黄等颜色,通过协调处理运用组合,形成了几幅让人过目不忘的精美作品。而利用色彩解决由于所选照片风格和美感不统一问题,更是值得借鉴。建国60周年纪念邮票在设计时,由于4枚邮票主图选用的都是纪实性的照片,很难实现邮票的统一,但设计师则巧妙地借用色彩和影视常用的蒙太奇手法,以鲜艳的飘动的红旗一角作为统一的设计框架,将《开国大典》、《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和《奥运盛典》4幅画面统一在同一种红色风格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4个经典历史瞬间,堪称经典之作。

四、渲染情感,艺术孕育红色政治的内涵美

从艺术的美学特性看,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其所体现的典型化场景和形象设计,是理想化的感性显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遵循艺术美形成基本规律的同时,将一般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内在本质与外在形象、理想与现实进行高度统一,艺术化地创造和反映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形象,渲染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从而达到使人印象深刻的理想状态,较好地将这一系列邮票设计的让人爱不释手。邮电部发行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将还未公布的国微设计到开国盛典时没有悬挂国徽的天安门城楼正中部位,由此可见,为了达到渲染情感,激发爱国情怀的目的,虽然邮票是在国徽公布时间之前发行,但图案上超前出现了国徽,这就是配合宣传所需,彰显了红色政治的深刻内涵。而1959年9月28日和10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建国题材纪念邮票5组,更是突出展现了毛泽东、马克思和恩格斯头像,以及“一五”期间我国钢铁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配合形势宣传非常到位。

设计艺术的本质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设计,生活中美的场景和人物就是设计美学的主要范畴,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方式,往往决定了设计艺术的审美本质。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设计艺术之中的美学,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时期的邮票设计家用艺术手法,通过刻意创作出来的真实画面渲染情感,这一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建国题材纪念邮票中体现的特别强烈。建国二十周年时,邮政部门在1969年10月1日,以发行文17《知识青年在农村》和文18《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两套邮票方式,取代发行建国纪念邮票。到1974年10月1日,邮政部门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两组,图案分别是国徽和各族人民、“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及“神圣领土不容侵犯”等内容,留下了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的特殊影子。而在1979年建国日时,邮政部门发行了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五组,图案分别是国旗和蓝天白云,国旗和长城;国徽;国歌; 4枚连印的少数民族欢庆歌舞;以及展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四化”蓝图的精彩画面。这5套建国纪念邮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发行的,时代烙印较强。1984年10月1日发行的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也类似表现了反映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与光辉前景的有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壮丽的图景”、“希望的田野”、“光辉的前程”、“科学的春天”和“保卫你,祖国”等内容。这些历史的深刻变化,人们生活实践的不断丰富,以及精神世界的进步活跃,都为建国题材纪念邮票设计站在时代艺术的高度,紧密联系当代实践和典型场景及人物提供了无尽的矿藏,较好反映了时代发展和时代精神,将真实性与理想性或邮票设计家的审美理想作了充分展现。

总体而言,新中国发行的建国题材纪念邮票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有着特定的宣传教育作用和美学价值, 是新中国邮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集邮》杂志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