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为“人民邮电”的题词与新中国邮政的创建和发展

2019-12-27  

内容提要:70年前,华北人民政府作为共和国的雏形在河北平山宣告成立,此前华北邮政总局已在石家庄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为华北邮电(政)总局拟将出版的“人民邮电”题写了报头,“人民邮电为人民”已成为新中国邮电事业的指导方针。新中国邮电部邮政总局正是在原华北邮政总局的基础上创建的。追寻这段历史很有意义,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主题词:西柏坡  新中国邮政  题词  创建  发展


西柏坡(图1),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一个秀丽而普通的小山村。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百十来户人家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70年前,随着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先后移驻于此,这个以满山翠柏而得名的小山村注定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进而闻名于世并载入史册。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首次土地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土地法大纲》,使中国农民第一次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图2),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转变,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这里,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发出了“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并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其实,新中国的“人民邮电”又何尝不是从这里走来的呢?

一、新中国邮政的创建

1947年11月12日,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适应全国即将解放的新形势,随后不久中央工委在平山西柏坡召开了华北各解放区及山东交通邮政工作负责人出席的华北交通会议,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在会议上做了政治、军事报告,董必武做了会议总结,确定了人民邮政今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建立新中国的邮政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9月20日至24日,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政府委员会在平山县王子村举行,选举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图3),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正式成立。随后,华北人民政府任命武竞天为交通部部长,刘建章、张文昂、黎亮为副部长。1948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和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先后移驻石家庄办公,为统一华北地区的邮政建设,两总局从8月10日起合署办公,组成华北邮政总局。华北邮政总局是华北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由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代表政府领导管理华北解放区的邮政工作,兼管指导军邮工作。

1948年10月22日,为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华北人民政府批准地方电信和邮政合并统一管理。12月10日,华北邮政总局改为华北邮电总局(图4,华北邮电总局旧址,原石家庄市新华西路45号,今新华路279号,图片提供许锡良先生),并任命苏幼农为华北邮电总局局长,成安玉为副局长。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在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并未实现邮电统一管理。1949年6月5日,华北邮电总局改为华北邮政总局,局长苏幼农、副局长成安玉。

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也为中央政府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干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要以华北人民政府的各级组织机构为基础筹备组建。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20日华北邮政总局从石家庄迁入北平,即担任了组建全国邮政通信的重任,并着手筹建全国统一的邮政通信。与此同时,各地的接管和改造中华邮政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到1949年底,共接管中华邮政2600多个局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此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统一管理全国的邮政和电信事业。朱学范任部长,王诤任副部长。新中国邮政是在解放区邮政和接管改造中华邮政的基础上创建的。邮电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邮政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1月3日邮电部宣布华北邮政总局划归邮电部领导。自即日起,华北邮政总局改为邮电部邮政总局。12月26日邮电部通电全国,政务院任命苏幼农为邮电部邮政总局局长,赵志刚、谷春帆为副局长。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正式成立,启用印信。邮电部邮政总局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邮政事业由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分区管理,改为全国的统一领导。至此,华北邮政总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邮政事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二、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邮电”

1998年12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JP74《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邮电”五十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图5)。明信片上的邮资图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题词的“人民邮电”手书真迹,明信片左图则为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邮电行业的标志邮徽以及5张分别刊有毛泽东手迹和反映邮电建设成就的《人民邮电》报。作为毛泽东同志题词原地的党报《石家庄日报》,为了纪念毛泽东题词“人民邮电”50周年,发掘石家庄革命历史上这一重要史实的来龙去脉,做好宣传报道,他们在报社退休老编辑许锡良与原晋察冀边区的老邮政工作者郝振芳的协助下,先后采访了原华北邮电总局副局长成安玉、当年向毛主席致信求书“人民邮电”的执笔者孙志平以及原《人民邮电》报总编辑曹敦钰等,在该报(1998年12月25日)“都市周末”专刊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做了宣传报道。

1948年华北邮电总局成立后,原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的《邮讯》周刊停刊,决定出版《华北邮电》周刊,一些同志在讨论刊名时,认为全国不久就要解放,不如将《华北邮电》改为《人民邮电》更有意义。当时担任《邮讯》周刊编辑的孙志平就报纸改名一事特地找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请示,并拟请毛主席为《人民邮电》题写报头,董老表示同意。最后,报社决定由孙志平执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主席为拟将出版的《人民邮电》题写报头。

信写好后,孙志平将它郑重托付给时任平山西柏坡山河邮局局长赵博一同志,并让他带给毛主席,赵博一当天就将信交给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曾三同志。1948年12月31日,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把毛主席的题字交给孙志平,并告诉他是中央办公厅委托一位中央委员给亲自送来的。孙志平接过来一看,纸上有三行激越挥洒、遒劲有力的毛笔字“人民邮电”“人民邮电”“人民邮电”(图6),毛主席还在第三行比较满意的4个字旁边画了一个小圆圈。

当时,《人民邮电》报创刊号早已准备就绪,只需改换一下报头就能发稿,印刷厂也制好了报头版,《人民邮电》报创刊号可以出了。谁知此时时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革命战争不断走向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各地的邮电接管工作日趋繁忙,华北邮电总局的大批同志也派往保定、天津、北平等地,暂时已无瑕顾及报纸的出版。这时,孙志平也被派往北平,毛主席的题词也被他珍藏着带到北平。

195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准备创办出版《人民邮电》半月刊,出版社的秦寄萍编辑四处寻找毛主席题词的手迹,以作刊名。孙志平得知后,便把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原件,交给了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邮电》杂志创刊一直沿用毛主席题词中的第三行,即主席勾圈的那行。后邮电部决定将《人民邮电》杂志与由中国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办的《中国邮电工人》(初名《邮电工人》)合并,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出版《人民邮电》报,《人民邮电》报报头仍使用毛主席题词,只是“人民邮”3字使用的是第三行中的字,而“电”字则改用第一行的中的“电”字,一直沿用至今。

70年前,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图7)的百忙中题写的“人民邮电”,体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全国邮电事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同时也为新中国的邮电事业指明了性质和方向。毛泽东同志题词的原件,现珍藏于中央档案馆。

三.新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邮政由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随着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正式成立,新中国邮票发行和管理工作也步入正轨。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苏幼农任总局局长,在着手统一全国邮政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发展集邮业务,以推动新中国集邮活动的开展。中国集邮作为中国邮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体现了我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它的成就也就是中国邮政事业的成就。1955年1月10日,中国集邮公司在北京东华门大街挂牌开业,标志着新中国邮票的经营业务正式开展。1955年1月28日,《集邮》杂志创刊,这份官办邮刊的出现,进一步向社会表明邮政部门对集邮的提倡和支持。

建国后17年集邮活动是呈波浪式前进的,它的高潮起落不得不受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集邮活动虽历经波折,但仍获得不少成就,并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集邮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966年至1976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大内乱和大灾难。10年动乱期间,集邮活动同样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浩劫。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集邮也从1977年至1979年的恢复期,进入1980年以后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集邮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成立,是中国集邮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使我国集邮进入了有国家支持、有统一组织、统一指导、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的新阶段,集邮事业也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图8)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在全国,有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都有地区性集邮协会。还有行业集邮协会和各种类型的基层集邮协会,构成了自下而上的集邮组织网络。1980年,随着“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开展,从此拉开了一年一度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帷幕,这项活动迄今已举办了39届。1991年,我国集邮界开展群众性的集邮文化大讨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为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集邮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我国集邮学术研究成绩斐然,一大批研究成果公布于世。我国邮集,在世界集邮展览上屡获大奖,展示了中国集邮的水平和风采。我国从1983年至今,先后成功举办了18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4次亚洲国际邮展和3次世界邮展。如今,集邮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五进”活动蓬勃发展,老年集邮与青少年集邮工作,硕果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原地”“中国家书”等集邮大放异彩……我国正从集邮大国向集邮强国迈进。

说起新中国邮政的创建与集邮事业的发展,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两位值得我们追怀忆念的人:他们是从西柏坡、石家庄走来的原华北邮政总局局长苏幼农和副局长成安玉。苏幼农(1903—1982),四川省邻水县人,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任晋冀鲁豫边区邮政总局局长。1948年8月任华北邮政总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邮电部邮政总局第一任局长,在以后几次邮电体制变动中,苏幼农一直任总局局长。他在创建、发展新中国邮政、邮票发行和集邮事业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安玉(1917—2007),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任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局长。1949年2月负责接管北平邮政管理局,同年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国共通邮”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邮政管理局局长,邮电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参与决策、组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并任首任会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安玉老会长生前精心组织编撰的《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丛书,全套丛书含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冀中区、冀东区、冀热察区、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太岳区、冀南区、冀鲁豫区、晋绥边区、华北区、军邮、邮票史共14卷,洋洋洒洒300余万字,内容翔实,弥足珍贵,它不仅是党领导的艰苦卓著的边区地下交通与战时邮政通信那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他们是新中国邮政事业和集邮事业的开拓者。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站在西柏坡,置身新中国出发的地方,感受历史和现实的回响,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70年前,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共和国历经沧桑,走过了70年来的风雨历程,追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这段历史,鉴往知今,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追念,更是激励。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永远”,“赶考”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砥砺前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集邮的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集邮文化发展的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华北区卷,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中国集邮史》,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4、《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5、《当代中国的邮电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