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邮票的A、B版及其“三加一”浅谈

2019-12-27  

【内容提要: J.3邮票发行至今已经整整四十五年了,已基本消耗殆尽,为版式研究带来极大困难。本文通过多年的收藏研究,首次严谨地论证了J.3邮票的A、B版式、梅花标、“三加一”,及其收藏与组集。】


J.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第二组)》纪念邮票,至今已经面世四十五年了。在举国欢庆建国七十周年之际,重新欣赏这套精美的邮票,联想四十多年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一股热爱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本文将自己多年收藏研究J.3邮票的体会梳理成文,在与大家图文共赏的同时,以之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图一)

一、J.3邮票的A、B版式

J.3邮票发行于“文大”后期,那时因破“四旧”而被取消的老纪特(C、S)邮票志号,经过“文编(W、N)”阶段的过渡,刚刚恢复为J、T。为庆祝建国25周年,中国人民邮政于1974年10月1日,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同题纪念邮票J.2、J.3两组(图一)。其中第二组J.3一套三枚,分别以表现工、农、兵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形象为主图,采用影写版敷金横向连印的形式,是集邮者比较喜欢的早期精品J、T邮票之一。    

J.3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叶武林和杨白子联手设计,是万维生因设计“一片红”蒙受不白之冤,蹲了六年“牛棚”复出后的作品。票幅30×40㎜,邮局版张为10列5行共50枚。几十年来,许多邮人并没有留意,这套邮票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邮局版张,姑且称之为“A型版”和“B型版”。两种版张大小相同、四个厂铭的位置也一样,所不同的是边纸信息。即除右侧边纸均空白外,上、下、左三面边纸上的色标均不相同,经实物对比详列附表。参照图二(B型版)与图五(A型版),便可以清楚地分辨这两种版式。

 

A 型 版

B 型 版

上边纸

一组梯尺:黄色,5、6号位,递增

一组梯尺:红色,5、6号位,递减

下边纸

两组梯尺:灰色,44、45号位,递增;黑色,46、47号位,递增

一组梯尺:蓝色,45、46号位,递减

左边纸

无梅花标

自上而下:黄红蓝黑灰大梅花标

从附表及附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A、B两种类型版张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左边纸有无“梅花标”与下边纸的梯尺组数。那么为何会出现两种版式呢?大家知道J.2、J.3(同时印刷)之前的几套J、T邮票本无“梅花标”。据实物和资料分析,一般均认为是J.3邮票开机印刷后,原版张的左边纸是空白的、下边纸有左灰右黑两组梯尺标。但在后来不久的印制中途,创意在版张左边纸上开始增印“梅花标”,同时又将上边纸黄色梯尺标改为红色;下边纸则剔除右侧黑色梯尺标,并将左侧灰色梯尺标右移占中改为绿色递减。这样就形成了前期无“梅花标”的“A型版”,后期印有梅花标、又减少了下边纸一组梯尺标的“B型版”(图二)。这个结论从J.3版张边纸上的日期铭就可得到证明,即“A型版”日期在前、“B型版”日期在后,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解释。但当年“A型版”究竟印到多少时,始改成有梅花标的“B型版”?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或许有待有关部门解密当年的印刷档案。

二、J.3邮票的“梅花标”

提起J.3邮票“B型版”左边纸上的“梅花标”,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色标”。所谓“色标”就是邮票厂在制版印刷时,为检验刷色所使用的对色标记。每采用一种颜色就在邮票边纸特定位置刷一种色标。一般有梯尺标和全色标两种形式。“梯尺标”是指同一种颜色从深到浅的渐变色标,多为方形或圆形。“全色标”是指将印刷所采用的全部颜色用图案印在相邻邮票的边纸上,常见图案有梅花、圆点、粗短线等。在集邮人眼中,色标又是传统集邮、研究邮票版式与防伪辩假的重要依据。

(图二)

始于J、T邮票边纸上的梅花标见有大、中、小三类,但最初的J.1,T.1、T.2和T.3四套邮票,采用的不是梅花标。J.1为邮联徽志标、T.1干脆无对色标记、T.2为杂技小人标、T.3为票名标。从J.2 、J.3和T.4开始,才在正对于邮票外侧的边纸上添印梅花标。随后的J.4和T.4、T.5等1974年发行的几套邮票,均为大型梅花色标,其颜色一般为固定的黄、红、蓝、黑、棕五种。到了J.5和T.8以后,开始改为中型梅花色标,其位置也多置于裁切线上,故常被撕票时分拆开,形成不完整的梅花标。而小梅花标最早见到的是T.28《奔马》。因此说J.3(包括J.2)应该是J、T票中最早印有梅花标的邮票,其集邮收藏价值自然毋庸置疑。

三、J.3邮票的“三加一”

前文提到J.3邮票邮局版张为一行10枚,共5行。而J.3的三枚邮票并非单枚票组版印刷,而是采取了套票横排连印的方式。即每横行排三套“工农兵”邮票后,出于节约用纸又在右侧增加了一列五枚“工人”图邮票。这样每行从左至右撕完三套邮票后,剩下了一枚“孤独”的“工人”图邮票。如将其与左邻的套票合在一起,则构成“工农兵+兵”四连票(图三),即“三加一”的特殊版式。

(图三)

需申明一点,这种工农兵+兵“三加一”的特殊版式,是特指版张右侧的四连张邮票,即必须带有右边纸的。因为版张的左侧和中间也能撕出“工农兵+兵”四连票,但无右边纸,不能称之为“三加一”的特殊版式。也就是说J.3一个邮局版张,只能撕出五个带右边纸的非常“三加一”四连票。

J.3邮票发行时“文大”尚未结束,集邮的人少寄信的人多,谁也没有留意这种现象。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随着集邮者日益增多,人们才逐渐发现J.3的完整版张、以及带右边纸的“工人”图邮票非常难寻。后来很多集邮家和老邮商也都证实说,当年凡是邮局窗口正常发行的J3邮票,都是缺少右边5枚邮票的45枚不完整版票——“撕版”。也就是说都是将版张右边竖五连“工人”票撕掉后出售的,否则与公布的三枚票各500万的发行量不相符,即多出100多万枚“工人”票。而最近十几年邮市所流通的J.3版张,也的确几乎都是失去右边竖五连票的“撕版”,便足可得到印证。又有人说撕掉的“工人”邮票(图四)全都被销毁了,但这又有悖于节约的初衷,究竟如何至今未见权威解释。

(图四)

(图五)

即便不撕,按所公布的500万套发行量计算,J.3邮票也才折合33万个邮局版张。其数量仅略高于后来发行的“奔马”、“山茶”和“荷花”等小型张的发行量。但事实上J.3版张几乎全都被撕残了,估计完整版张存世量达不到三位数。而且这样一撕(图五),别说完整版张,即便是带右边纸的“三加一”四连票,存世又会能有多少呢?真的就成了凤毛麟角了!难怪人们对此票心慕手追、高价难求了。

四、J.3邮票的收藏与组集

由于J.3邮票处于“文大”后期的JT之初,加之红色的选题、精美的票面、复杂的版式,以及非常的收集难度,遂使笔者钟情数年;并在收集邮品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历与体会。

最近通过邮市邮商的调研并综合同好们的观点,笔者发现从2012年至今,在各地现身的200多个J.3版张中,未撕掉右边“工人”图邮票的完整版张占不到三分之一,据说几乎都是从国外倒流回来的。其中“A型”完整版张所见尚不及两位数,盖因该版型发行在先,使用消耗殆尽所致。至于带右边纸的“三加一”四连票和“工人”图单枚票,这些年的交易总量也不过百余件(也许笔者孤陋寡闻)。这与六年后发行的、大名鼎鼎的T.46“金猴”的存世量相比,也远不及其“九猴一毛”!

收藏J.3邮票当然以带右边纸的“三加一”为首选。若条件与机遇允许,则以拥有完整版张见水平。至于价格,目前一套0.24元面值的J.3裸票,由于经多年分撕寄信自然消耗,全品相三连套票如今没有三位数恐怕买不到了。而带右边纸的“三加一”四连票已在千元以上;至于50枚完整版张,市价早已盖过“金猴”的身价,某网店更有标价3万多出售者。尽管如此,窃以为该行情仍没有真正体现J.3版票和“三加一”四连票的真实价值。笔者坚信随着人们邮识的逐渐提高,J.3的身价前景注定非常可观。毕竟物以稀为贵是集邮界永恒的定律,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到用J.3邮票组集,其选题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且非常适合做成一框传统类邮集。但一套成集也并非易事,除设计好纲要外关键的当然是组集素材了。其要件自然是J.3的邮局版张与带右边纸“三加一”邮票了(J3变体暂未听说),尤其是完整版张乃重中之重。还有一些特殊的使用例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当年贴套票或多套票的、不同邮资用途的自然实寄封片等,早已随时光的推移日渐难觅。图六这件贴四套多J.3邮票的包裹单,即为迄今仅见品。

(图六)

我始终认为,用花钱就能买得到的、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东西是制作不出高水平邮集的,有难点才有重点、有看点,也才有得分点。  

(图七)

本人组编的《J.3的版式与使用》一框邮集(图七),便遴选适用的邮品素材,从传统角度来诠释、展示了上述的研究成果。邮集让邮品说话准确地介绍了J.3邮票的A、B版式、“三加一”的成因,以及邮票的各种使用情况等。组编时还考虑到了贴片和邮集整体的外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毕竟是不需要花钱即可获得的分数,本不应该失去的。邮集最终要达到结构合理、素材珍罕、制作精美的效果。至于具体的贴片制作,非本文旨意,不再赘述。

总之,J.3邮票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版张形式,其主要区别于版张边纸上色标;而版张右侧非常“三加一”更是扑朔迷离。这些虽然给我们的收藏与组集增加了一定难度,但却能显示出作者的集研水平,同时也更能享受到因之带来的无限乐趣。借此还要建议相关权威典籍,尽早将J.3邮票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录在案,以免后人再进行不必要的重复考证。

附图七幅。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 1998年版

2、《中国集邮百科知识》耿守忠、杨治梅著

3、《文革邮史研究》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