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屯留“华北”邮戳研究

——华北邮戳在山西屯留的使用及其演变过程

2019-12-27  

内容提要:

集邮研究,特别是对邮政日戳的研究,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各个历史阶段使用过的邮戳印记,从这些印记中寻找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充分研究后,作出一个符合历史的解释。

关键词:华北屯留戳  铲字  木刻


1948年5月,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1948年8月10日,晋察冀边区邮局和晋冀鲁豫边区邮局合并,成立了华北邮政总局。华北邮政总局成立后即开始发行邮票并启用新型邮戳,即“华北”邮戳。关于“华北”邮戳的启用时间,邮史专家谢孜学先生认为“华北邮戳于1949年初陆续在全区开始使用”,这基本上确定了“华北”邮戳的启用时间。

“华北”邮戳启用时间可以确定,但是停用时间却很难确定,笔者认为停用时间有两个,一个是法定停用时间,另一个是实际停用时间。法定停用时间是1950年4月10日,原邮电部邮政总局发布业字第二O二号通令,其中规定,“普通邮戳统一式样为单圈三格,圆型,直径25毫米,戳面文字安排是上格为邮区名,中格日期用阿拉伯数码,年份只有两位数,下格为邮局所在地地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统一邮戳的规定。这个日期也是新中国第一代邮政日戳的启用时间,同时也是“华北”邮戳的法定停用时间。

第二个是实际停用时间,这个时间就很难确定了。一般意义上来讲,既然邮政总局发布通知要求更换新一代邮戳,那么旧邮戳就该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提倡勤俭节约,各地邮局纷纷响应,于是华北邮戳退而不休,在原华北地区继续使用,1949年10月24日,华北邮政总局发布业字第109号通令,更新划分邮区,山西邮区辖本省92个县。这些县都是原太行、太岳偏远山区,交通大多不便,再加上上级邮局对邮政日戳疏于管理,所以华北邮戳在这些地区使用较为混乱,使用时间的下限就很难确定了。

笔者关注收集华北邮戳由来已久,特别是对山西长治地区的“华北”邮戳更是情有所钟,现就“华北”邮戳在山西屯留的使用及演变过程作以下介绍:

一、1952年“华北”邮戳在山西屯留继续使用。

屯留县邮局肯定接到了总局要求启用新邮戳的通知,但华北邮戳在屯留县邮局并没有停止使用,而是用在其它邮政业务。下面介绍几例1952年屯留邮局使用的华北邮戳实例。了解一下当时屯留邮局华北邮戳的使用情况。这是一份订购单(图一)。屯留县西街供销社委托屯留县邮局代购太原烟草公司胜利牌香烟一箱,单位价1470000元。托购单上盖有“华北”屯留单线三格式邮政日戳,中格时间为52.2.9日,当月2月23日到货,托购单下方盖有“华北”屯留到货戳,共用时14天(附注一)。托购业务资费1724000元,其它1000元。这次业务屯留县邮局共收入173400元(以上均为旧币)(附注二)。

解放初期,各地职能部门设置并不完善,许多业务都需要邮局代办,正因为如此,邮政总局才制定出22项代办业务,这也是新中国特殊时期制定的特殊政策。图二是一份屯留县邮局的售书单据“今售出贵部”:1.土地改革二本,价400元。2.婚姻自主歌八本800元。3.丰产农历十本1500元。4.婚姻法问答7本700元。共计贰万柒千壹佰元整。落款为屯留县邮局(以上均为旧币)。从这个售书单可以反映出当年县城的实际状况。1.土地改革,婚姻自由是当时县城及农村的热点问题。2.售书单据用纸为劣质草浆纸,说明当时纸张较为紧张。3.邮局有售书业务。4.售书价格出现错误,四项相加应该是3400元,但售书单上却写共计贰万柒仟壹佰元整。该单据上盖有二枚“华北”屯留邮戳,中格时间为52.2.9日4时,有时间隔线(附注三)。

图三是屯留县邮局开出的证明,证明52年2月23日售出税票1000元,□费5500元,合计6500元(旧币)(附注四)。证明上盖“华北”屯留邮戳,中格时间为52.2.23日4时,该“华北”邮戳有以下二点特征:

1.中格字钉槽“时”字钉从图一到图三一直未按规定更换。

2.邮戳下格“屯”字变异(见图四、五)。

图六为报刊费收据。屯留县西街供销社在屯留邮局订12月份山西日报一份共31期,合计报款17050元。人民日报12月一份合计款项18600元。两项共计35650元(以上均为旧币)。营业员德云,订报单上盖“华北”屯留邮戳,中格时间为52.11.15日,该“华北”邮戳出现以下变化。

1.邮戳中格字钉槽取消了时间隔线。

2.邮戳中格字钉变大。

3.邮戳中格取消了“时”字钉。

根据谢孜学先生介绍,“华北”邮戳中格字钉槽排列法,应该是年月日时。根据邮章规定,当时邮政生产所用日戳字钉槽应该嵌入四颗字钉,即:年份(52)用字钉一颗。月份(11)用字行一颗。日期(15)用字钉一颗。“时”用字钉一颗,该戳只嵌入三颗字钉,可能是中格其它字钉变大所致。从以上屯留邮局开出的单据可得出以下结论,即“华北”邮戳在山西屯留邮局一直使用到1952年11月15日,历时7年。

二、屯留出现“华北”铲字戳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总局要求各地邮局将原中华民国期间使用过的邮政日戳不合时宜的部分铲去。即通常所说的“改纪年”、“凿洋文”。邮戳原纪年或洋文铲去后,戳面会剩下一整块空白面积,即通称“铲字戳”。铲字戳根据其铲字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各种形式,如省名改变,行政区域划分的改变,都是铲字戳的一部分。

1952年11月15日,原“华北”屯留邮戳停止使用,但并没有妨碍该戳改头换面重新上岗。1953年末,山西屯留邮政出现罕见的“华北”屯留铲字戳(图七)。这是一份中国人民邮政报刊费收据,屯留县城关供销社订53年10-12月人民日报一份,单价18000元,三个月共计54000元(旧币)。单据右下方盖上格铲去“华北”二字的邮戳,该戳型与原“华北”屯留邮戳完全一致。这应该是屯留邮局接到上级通知后,铲去上格不合时宜的“华北”二字继续使用。该戳中格没有年份,笔者推算此戳使用时间应该是1953年。理由是“华北”屯留戳使用时间下限为1952年11月15日(图六)。而到1954年该戳上格已添加“山西”二字,所以该戳使用时间只能是1953年。“华北”铲字戳在集邮界极少发现,屯留铲字戳的发现给研究邮政史的集邮爱好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4年3月21日,山西屯留县邮局一份售邮票凭据上再现“华北”邮戳的身影,原“华北”邮戳上格被铲的空白部分加上了木刻“山西”二字(见图八)。凭条上用毛笔字写书“邮信壹封人民币捌佰元”(旧币)。时间为54年3月21日。该戳除上格添加木刻“山西”二字外,原华北邮戳母体戳型丝毫未变,此后该戳就在山西屯留邮局一直使用。

图九也是一张售邮票凭证,凭证上毛笔书写“售去邮票叁仟贰佰元”(旧币)。凭证下方盖山西屯留邮戳,中格日期为55.10.21。经过7个月的使用,该戳上格木刻“山西”二字已变得模糊不清。

在笔者收集到的山西屯留华北改字戳使用时间最晚的是1955年6月13日(图10)。屯留邮局开出的一张“中国人民邮政报刊费收据”。屯留县西街熟食店订山西日报7-9月一份,单价16.5元,合计款4.95元,经手人靳书堂,单据右下方盖木刻“山西”屯留戳,由于长期使用,该戳出现以下变异。

1.上格木刻“山西”二字被磨损的难以辩认。

2.中格字钉槽年份“55”字钉再次变粗变大。

3.邮戳外径由于使用时间长(7年)。已出现不规则断痕。

从技术层面来讲,稍作改进旧戳即可充分利用,这对于一个县级邮局来讲,再刻两个字并非难事,但就这两个“山西”木刻字,从1954年3月使用到1955年6月,屯留县邮局都不愿更换,真是不可思议。

结   论

“华北”戳在屯留的使用从1949年开始,然后铲字,然后木刻,然后到1955年6月13日结束,共经历长达七年之久,这个时间确实太长了,但仔细想一想,倒也怪不得屯留邮局。1950年8月1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曾下发业字第568号通令,《关于修正邮政日戳和盖销邮票之规定》,其中第二条规定“现用之日戳,如有与现实不符者,可按照经济状况陆续更换”。经济状况如何衡量!而且“陆续”二字没有时间限定,这就为下级邮局在邮戳使用上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只是屯留,华北地区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只是屯留邮局在使用上有些特殊。例如:铲字戳的出现,木刻“山西”戳的出现。而且在使用时间上也可能是一个新的纪录。

附注一:1950年1月,长治开办了至太谷的委办汽车邮路(依靠社会力量),由于是委办,所以时间不固定,一般用时较长。

附注二:解放初期,人民邮政规定有22项经办业务,其中第19项为代购物品。该业务从1950年开始试办,1951年3月正式开办,1953年4月停办。

附注三:1951年开办代购业务后,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该业务发展到无所不包的程度,影响了主要业务的开展,邮电部领导开展“纠偏”活动,决定从1953年4月停止该项业务。

附注四: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财政厅税务局与省邮电管理局订立合同,委托邮局代售印花税票,1952年1月开始代办发售,1954年2月1日停办。

参考文献:

①“丹水邮苑”2017年第4期,解放初期的“华北高平”戳。作者:谢孜学

②“集邮”增刊第20期,“建国初期华北新划邮区、局、所详情表”。作者:许庆发、许一兵。

③“邮政戳记史料”2017年11月第14期,主编:王建平。

④“山西邮电志”1995年第一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⑤“长治邮电志”1991年5月第一版,李玉树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