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政权的象征 珍贵的革命文物

——纪念苏区邮票发行90周年

2020-11-19  来源:《集邮》杂志 2020年第10期

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由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图1)。这一时期,在赣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被称作中央苏区(图2)。各苏区普遍创办了赤色邮政,并分别发行了邮票。这些邮票分为“赤色邮政邮票”和“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简称“苏区邮票”,集邮界通常称为“区票”。这些邮票对红军指战员和苏区民众的邮件传递起到重要作用,保存下来的邮票非常珍罕,成为见证红色政权存在的历史文物。

(图1)

(图2)

赤色邮票的发行

赤色邮政建立后,各邮政机构先后发行了多种赤色邮票。这些邮票虽然图案简单,印刷粗糙,但它们除了邮资凭证自身的价值外还有流通价值,在某些地区与货币等同使用。这些画有红星、红旗、镰刀、斧头等图案的邮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统区,流向国外,成为宣传中国红色政权的名片。

据档案记载,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于1930年的五六月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邮票为方形,盖以红朱色的图记,中央及四周绘有星形,上有“赤色邮政”字样,有多种面值。遗憾的是至今未见到实物。

1930年10月,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又发行了第二套赤色邮票,全套3枚。面值和刷色分别为1分蓝色、3分黄绿色、8分蓝色。邮票主图为“8”字形花框内直列“赣西南赤色邮政”字样,用白纸石版印刷,无齿孔(图3)。这套邮票仅在赣西南苏区的30多个县内流通。后来发现的这套邮票,均为贴在实寄封上的旧票。共发现14个实寄封上贴有21枚邮票,这些实寄封分别收藏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个别集邮家手中。

(图3)

闽西赤色邮政于1930年先后两次发行赤色邮票。第一次于1930年10月发行,全套2枚。铭记为“闽西交通总局赤色邮政”,图案由镰刀、铁锤和五角星组成。面值为铜元2片(黄棕色)、4片(棕色),石版印刷,无齿孔(图4)。

(图4)

1931年1月,闽西赤色邮政发行了第二套赤色邮票,全套1枚,铭记为“闽西交通总局赤色邮花”,图案仍由镰刀、铁锤和五角星组成,绿色,面值为铜元4片,石版印刷,无齿孔(图5)。该票于1990年以票中票的形式出现在J.169《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六十周年》纪念邮票第1枚的图案上(图6)。

(图5)

(图6)

赣东北赤色邮政总局于1930年9月发行了赣东北“江西东北邮政”邮票,邮票上方弧形框内的铭记为“江西东北邮政”,主图为镰刀、斧头,上下有花卉;已知有1分、2分两种面值,刷色为红色,石版印刷,无齿孔(图7);第二次于1931年11月发行了赣东北“赤色邮政”邮票,主图为嘉禾(花卉),弧形框内横列“苏维埃邮政”的铭记,无省名标记;面值2分,红色,石版印刷,无齿孔(图8)。这两组邮票保存下来的十分罕见。 

(图7)

(图8)

中华赤色邮政湘赣边省总局于1931年9月发行了“湘赣边省赤色邮票”,全套3枚,分别为1分(灰蓝)、2分(蓝绿)、8分(蓝)。邮票为长方形,图案正中为五角星,内有镰刀和铁锤,五角星左右2个圆圈内分列中文面值,五角星上端为“湘赣边省”铭记,下端印有“赤色邮票”,石版印刷。无齿孔。币制为湘赣苏维埃银币券。这套邮票中的8分票有薄纸和厚白纸2种,存世量不超过10枚(图9)。

(图9)

江西省赤色邮务总局于1931年底发行了“江西赤色邮票”半分、3分、8分等几种面值的邮票和1分、2分、5分的欠资邮票。这些邮票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辖的30个县内使用。该邮票的实物仅发现1枚面值1分的(图10)。

(图10)

1931年10月,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发行了“湘鄂西省赤色邮票”1枚(图11)。邮票图案是地球上飘扬着一面旗帜,旗帜上有小五星和镰刀锤头。地球上有“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铭记。此种邮票面值1角,分黄红两种,白纸,石印,无齿孔,币值为湘鄂西苏维埃银币券。

(图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的邮票

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叶坪的中石村成立(图12)。1932年5月至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在中央苏区共发行了两套19枚邮票;湘赣、闽浙赣苏维埃邮政共发行了两套6枚苏维埃邮票。

(图12)

1932年5月至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在中央苏区共发行了两类邮票:一是有资邮票12枚7种面值(图13,包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区票目录中的错、变体票),二是欠资邮票3枚2种面值(图14)。这些邮票的票面都标有“苏维埃邮政”,故统称“苏维埃邮政邮票”。邮票均无齿孔、无背胶,在瑞金采用石版印制。

(图13)

(图14)

这些邮票上的“苏”字共有“蘇”“苏”“䒩”三种不同写法。有资邮票的图案分别为“球旗图”“工农图”“红军战士图”“战士军旗图”“苏维埃旗帜图”“战士冲锋图”“指挥图”和“行军图”。其中“球旗图”邮票后来出现在JF3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资信封的邮资图上(图15);“红军战士图”邮票于1990年以票中票形式出现在J.169《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六十周年》纪念邮票第2枚票图上(图16)。

(图15)

(图16)

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发行的邮票,在各苏区流通使用,但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根据地丢掉后就不再使用了。如今这些邮票保留下来的极为稀少,特别是面值3角的票更为罕见。

湘赣省苏维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32年起,湘赣省邮政发行了苏维埃邮票4种,誊写版、报纸,石版印刷(图17)。

(图17)

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1932年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易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闽浙赣省苏维埃邮政发行了两种邮票,白纸,石版印刷(图18)。

(图18)

西北苏区创建于1932年,由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北、陕甘边区两块根据地合并建立。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发行了4种邮票,白纸,采用木版、石版印刷,邮票图案上有红军战士头像、镰刀锤头和五角星等(图19)。 

(图19)

陕甘宁特区发行的邮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图20),成立了陕甘宁苏维埃政府,并设立苏维埃邮政分局,县设邮局。1936年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5月陕甘宁苏区改名为陕甘宁特区,中华苏维埃邮政管理局改称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

(图20)

1937年5月,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中华邮政”铭记的邮票3枚,面值分别为半分、1分、2分。石版,道林纸,无齿孔,有两种版别。这套邮票是苏区发行的最后一套邮票,保存下来的极少(图21)。

(图21)

此套票中的“红军战士图”邮票与1932年中华苏维埃邮政发行的“红军战士图”邮票基本相同,只是去掉了党旗上的镰刀斧头。此外,将“苏维埃邮政”的铭记改为“中华邮政”。

第一版邮票全套共3枚,图案分别为朱红色半分“宣传图”、绿色1分“农耕图”、蓝色2分“战士图”。前后共发行过两个版次,分大字版和小字版,由延安中央印刷厂印刷。

朱红色半分“宣传图”票:图幅23.5毫米×20毫米,无齿孔。主图为会议场面,上端有“中华邮政”铭记,其“华”字为繁体,“邮”字为简体。邮票四角的圆圈内为面值。

绿色1分“农耕图”票:无齿孔。该票构图与朱红半分“宣传图”相似,只是将凸形边框上的双线条改为单线条。中间图案为农民和耕地。上有“中华邮政”铭记,图案四角的圆圈内为面值。

各博物馆收藏的苏区邮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留存下来的苏区邮票和实寄封,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因此,这些邮票和实寄封也成为各博物馆征集的对象。

1933年6月,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局长陈致万牺牲后,由别人将“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局牌、“湘赣苏维埃邮票”誊写版油印票等遗物转交给他的妻子刘娥姬。刘娥姬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遗物隐藏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她将这些文物捐献给当地人民政府,现保存在江西莲花县革命纪念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福建永定县赤树坪村的赤卫队员张贡祥将本地苏维埃政府使用的赤卫队旗、袖章、印章和赤色邮票等藏在本村张氏祠堂“先训堂”上方悬挂的牌匾后面。1940年翻修祠堂时,张氏族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些物品。此时有一位青年张暖祥把其中一卷“闽西赤色邮花”带回家中藏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张暖祥在家中抽屉的底板上将隐藏下来的7大张共116枚邮票翻出,虽然其中有的邮票被虫蛀了,但对研究闽西赤色邮票的设计、版式、印刷等有着重要价值(图22)。后来这些邮票分别被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和龙岩市博物馆收藏。

(图22)

1957年,集邮家姜治方将他收藏的各国在华客邮邮票、明信片、邮简等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1979年又将所余全部邮品及集邮文献捐献给国家,其中包括20多件苏区实寄封片和大量苏区邮政资料,奠定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苏区邮票藏品的基础。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藏着一个贴有一枚面值8分“湘赣边省赤色邮票”的实寄封,为存世孤品。该封曾由姜治方提供给在法国留学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周竹安,并经周竹安送巴黎某展览会展出(图23)。

(图23)

北京著名收藏家张珩曾在文化部门负责书画鉴定工作,也曾广泛收集“区票”,其中包括“湘赣边省赤色邮票”1分、2分票,“闽西赤色邮票”“湘鄂西省赤色邮票”1角票、中央苏区发行的苏维埃邮政“花卉图”“球旗图”“战士军旗图”“五角星图”等各种邮票,不乏珍品。1963年下半年张珩因病去世,其夫人顾眉于1974年10月将包括这些苏区邮票在内的邮票藏品全部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此外,国家博物馆还珍藏了赣东北赤色邮票横双连票(图24)。

(图24)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两大张“湘赣苏维埃邮票”誊写版油印票,是1959年该馆筹建时分别由驻广州的人民解放军第55军和江西省莲花县捐献的。莲花县在捐赠材料中说明这种邮票是“湘赣苏维埃政府印”。此外,莲花县革命纪念馆还收藏了一些这种大张的油印邮票,也是由当地人民群众保存下来捐赠给国家的。

集邮者对苏区邮票的发掘和研究

苏区邮票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发行和使用的,并没有完整的档案或资料保存下来。当时收藏苏区邮票的仅是国统区的个别人,他们的收集和研究是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很难掌握这些邮票的发行和使用情况。

张包子俊是最早接触苏区邮票的集邮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有些国统区的学生途经杭州奔赴苏区参加革命工作,当时在老家协助经营清泰第二旅馆的张包子俊,经人介绍见到这些前来住店的学生,并拜托他们到了苏区以后,如果见到有邮局设立,或有邮票发行,就给个消息或寄些邮票来。时隔两三年后的一天,张包子俊忽然收到一封平信,信封上赫然贴着3枚《湘赣边省赤色邮票》,用红色邮戳盖销,信中只有“寄上这里发售的邮票,请速收”的简短话语。信封中装有“湘赣边省赤色邮票”2分票的一个全张和一个大方连。这是张包子俊第一次见到苏区邮票。

集邮家姜治方1935年在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大使馆任职,与国内集邮界一直保持通信联系,并进行邮品交换。他的湖南省籍同乡、资深集邮家李相均时任常德市税务局长,姜治方与他交换了一些贴有苏区邮票或盖有红军宣传戳记的实寄封,其中有贴用“赣西南赤色邮票”8分票的实寄封和贴有“湘赣边省赤色邮票”1分票的快件实寄封。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部门和集邮者加大了对“区票”收藏和研究的力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新的“区票”被发现。

1983年第11期《集邮》杂志上刊登了《新发现的陕甘宁根据地早期邮票》一文,披露了邮电部离休干部吴元亮珍藏着几枚未见经传的陕甘宁根据地早期邮票。这些邮票是1937-1938年他在延安工作时收集到的,其中有一枚信销的中华邮政红军战士图2分票,其上的邮戳十分清楚。1984年第10期《集邮》杂志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半分战士像邮票在天津》一文,披露了集邮家黎震寰与该票的一段“姻缘”,以及集邮家林崧收藏一枚该票的事实。

1985年,福建医学院教授李国方写信给《集邮》杂志,请求鉴定他珍藏了50年的一枚“江西赤色邮政”面值1分的邮票。据李国方回忆,他很小的时候就对邮票产生了兴趣。他的父亲恰好又是中华邮政福建省局的医生,为他收集邮票提供了方便。大概是1933年,父亲交给他一枚贴有“江西赤色邮政”邮票的实寄封,让他好好收存。但他少年时热衷于收集邮票,就把这枚邮票从信封上剪了下来,把珍贵的实寄封丢掉了。这枚信销票是目前仅见的“江西赤色邮政”邮票。

1987年第4期《集邮》杂志刊登了江西邮管局邮电史编辑室撰写的《对湘赣、赣西南苏区邮政、邮票有关问题的考证》一文。该文指出:“湘赣边界虽设立过县一级的赤色邮局,但由于当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边界政府没有成立统一领导边界各县赤色邮政的管理机构,没有颁发邮政章程,也没有发行邮票。”该文对“苏区的第一套邮票是1930年发行的‘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而不是‘湘赣边省赤色邮票’”的共识,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1985-1998年间,湖北省和荆州市集邮协会的部分集邮家对湘鄂西苏区赤色邮政史及邮票发行情况进行了多方调查与研究。他们通过对1930年4月至1932年9月先后存在的鄂西赤色邮务总局、湘鄂西赤色邮务总局和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的历史沿革及相关历史档案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出了“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共发行过1分、3分、5分和1角面值的4种邮票”的结论。

纪念“区票”的相关活动

1985年是“区票”发行55周年。当年9月7日至11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在安徽黄山市举行。本届年会是以解放区邮票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有6人宣读了论文,11人在小组会上宣读了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的主要问题是: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邮政、邮票的性质和地位问题;2.最早建立的苏区邮政和最先发行的“区票”;3.一些区域性的邮票和加盖邮票的问题。与会集邮家通过论证,否定了此前流行的湘赣边省最早建立赤色邮政、发行赤色邮票的说法;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邮政和邮票发行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行邮票60周年。为此,邮电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教委、文化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联合主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8月2日,“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王首道、陈锡联、雷洁琼、康克清等,以及各界人士共500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8月3日至4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圆厅举办了“中国解放区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上共宣读了13篇论文。通过讨论,解决了一些历史疑难问题,如关于苏维埃油印邮票的真伪等。研讨会气氛活跃,与会者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日本、美国、德国等国以及中国澳门地区的集邮家也参加了讨论,对于提高中国“区票”在国际邮坛上的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0年是“区票”发行70周年。8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解放区邮票发行七十周年》纪念邮资信封一套1枚(图25),并在中国集邮总公司举行了纪念大会和邮票展览。集邮家姜士楚向中国邮票博物馆捐赠“区票”仪式也同时举行。

(图25)

2010年是“区票”发行80周年。10月19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8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上介绍了论文评审情况,并公布了获奖论文名单,部分论文作者宣读了论文。本次活动还汇集出版了《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80周年集邮学术论文集》(图26)。本次交流的获奖学术论文是近年来研究“区票”和邮政史学术水准最高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图26)

“区票”邮展及苏区邮票展品

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举办,由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中国邮票总公司赞助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于1985年10月13日在北京市劳动保护展览馆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薄一波、周谷城、朱学范等为本次邮展题词。邮电部专门为这次邮展发行了JP.6《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1枚(图27)。

(图27)

此次邮展共展出145部600框展品,其中团体展品21部,个人展品124部(图28)。在官方类中,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了“江西东北邮政”邮票;福建龙岩地区文管会和龙岩市邮电局展出了《闽西红色邮政史》邮集,其中包括“闽西赤色邮花”发行前的7件无票实寄封;江西展出了“中华苏维埃旗球图”油印邮票等珍品。

(图28)

“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邮票展览”于1990年8月3日至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本次邮展展出了174框和13个展柜的展品。本次邮展荟萃了海内外集邮家在历次国际邮展中获得高奖的展品,以及国内一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馆藏的“区票”实寄封等珍邮和重要文献。其中首次面世的珍贵邮品和文献有:“闽西赤色邮花”40枚全张,“苏维埃邮政邮票”九方连,“赣西南赤色邮政”1分票实寄封等。

由于苏区邮票存世量极为稀少,因此在各级邮展的竞赛性展品中,以集邮家名义参展的研究苏区邮票的展品很少。一些集邮家将收藏苏区邮票视为毕生的目标。

集邮家姜治方在莫斯科邮展上开创了中国“区票”展品获得金奖的先河。1957年7月,姜治方作为中国集邮代表团成员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活动,他的实寄封展品在这次邮展上获金奖和水晶奖杯,展品中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实寄封10枚。

在北京1983首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展出的苏区邮票有200枚左右。

在保加利亚1989世界集邮展览上,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的“区票”展品获得金奖。该展品中的孤品是贴有“赣西南赤色邮票”1分票的双直连实寄封;他是当时唯一同时拥有“赣西南赤色邮票”1分、3分、8分三种全套票实寄封的集邮家。在这次邮展上,天津集邮家林崧的传统类展品《中国解放区邮票(1932-1950)》获得大银奖,展品中包括了部分苏区邮票。

在南昌2008第13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广东集邮家孙蒋涛展出了传统类展品《中国解放区邮票》,其中包括了1930-1950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行的苏区邮票、边区邮票和解放区邮票(图29)。该展品在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上获得大金奖+国家大奖候选;在日本2011世界集邮展览上获得大金奖。该展品中展示了存世仅3枚的湘赣边省8分赤色邮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发行的3分有齿邮票等珍稀邮品。

(图29)

在西安2016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上海集邮家周升渊的《中国解放区邮票(1930-1945)》展品获得金奖加特别奖。展品中的存世孤品“江西赤色邮政”面值1分旧票引人瞩目。该展品在中国2016第33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上获得金奖。

“区票”集邮文献的出版

为了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行的邮票及史实编纂成一部《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士于1987年5月18日至20日,在安徽省歙县举行了“解放区邮票史座谈会”。会议决定编辑出版《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并就编辑体例、方针、编写要求和出版形式等作了相应安排。

该书在各地邮电管理局和集邮协会的领导下分卷编撰,分为“苏区卷”“西北卷”“华北卷”“华东卷(上、下)”“东北卷”“中南卷”“西南卷”,共7卷8册。作为对“区票”发行60周年的献礼,《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于1990年7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30)。7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为这部文献举行了首发式。徐向前元帅为《中国解放区邮票史》题写了书名;薄一波同志为该书作序。

(图30)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的《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中收录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赤色邮政邮票共15种、苏维埃政权发行的邮票共38种,其中29种邮票使用了“中华苏维埃”铭记。

人民邮电出版社编纂的《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修订版)于1998年1月出版。该书收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于1930年至1950年由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共217个单位发行的邮票、包裹印纸和有关资料,共457套2250种。该书在邮票命名等方面做了调整和改进;增加了新发现的和新认定的邮票以及新的研究成果。该书成为广大集邮者了解和研究“区票”的权威性工具书(图31)。

(图31)

1999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邮票史》(第五卷),记载了1930-1945年苏区邮票和边区邮票的发行历程,是了解和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邮票的好教材(成南/文)。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集邮史(187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