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史漫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集邮百科 > 邮史漫谈

周今觉与中华邮票会

日期:2022-09-27

打印

【字号:

   1923年秋天,一个资产雄厚、学识渊博、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物加入了集邮者的行列,他就是后来被集邮者称之为“一代邮王”的周今觉。

    周今觉,名达,字美权、梅泉,安徽至德人。清代两广总督周馥长孙,父周学海为清代进士、浙江候补道、医学家。他是一位影响了中国集邮进程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中国邮票研究的多个领域,卓有建树;他创办的邮会邮刊,中外同钦。周今觉最重要的藏品有:“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万寿第二版新票方连全套”“蟠龙无水印二元票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倒盖全张”“官门倒”双连、“老板帆船三分暂作倒盖四方连”等,以及大龙邮票多至千余枚。

                                             
    20世纪20年代前,周今觉并不知道集邮,他的集邮自言是缘起儿子患病。1923年10月,周今觉为安慰病儿,在静安寺路跑马厅一家花摊上购买了一包外国邮票供小儿玩赏,不想自己却被花花绿绿的各种外国邮票吸引了,“以为这真极洋洋之大观,从此生了一种歆羡心、好奇心、爱美心,不知不觉的便有了集邮之志了”。张包子俊则在《近代邮刊》撰文披露,周今觉之集邮实始于“先生之友孙君于归国后赠其好望角邮集一部,先生大乐,乃摒弃古玩之好,专集邮票”。嗣后,周今觉在报上看见一条新闻,说有一位叫陈复祥的上海集邮家,将要发行一种名叫《邮声》的邮票周刊,他赶紧订了一份,并写信向陈复祥请教如何鉴别邮票真假,并请他告之集邮门径,这是周今觉首次与陈复祥交往。陈复祥复信说,不知鉴别真假不要紧,只须多看看将来就会了。陈复祥劝周今觉“不必买外国邮票,应当集中国票,先将现行票买全,再将孙、袁纪念票各买一套,然后渐渐往前清推上去”。通过《邮声》,周今觉又结识了区甘源,区甘源对周今觉的集邮道路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周今觉集邮之志既定,便不惜巨资,搜购中国邮票。他买下了施开甲等人的邮集,不到三个月,华邮已大为可观。周今觉再写信向陈复祥咨询,陈复祥细阅来函及藏品目录后,复信说:“1898年以前古票,已经为人所不能及,若能把1898年以后的票子,再整顿一下,在华人当中,便可算无敌的了。”1923年底,区甘源陪同周今觉去文监师路拜访陈复祥,这两位集邮家相对而坐,切磋邮学,为后来组建中华邮票会打下了基础。第二年正月,周氏把他的邮集带给陈复祥观赏,陈复祥夸赞说:“这不用说,是在华人之中第一名了。”1924年夏,周今觉经施开甲介绍,以1000英镑买下了英国集邮家勒夫雷司(C.L.Harte-Lovelace)的华邮邮集,其中珍品累累。之后,周今觉收藏的大龙邮票很快增至1200枚。
    1924年11月,周今觉、陈复祥、张棣村等人为便于相互交流,以聚餐形式,采取会无定期、聚无定址、主席无定人、轮流做东的办法,在一起观摩邮集,交换邮品,切磋邮识,并为此取名“海上邮界联欢会”,参加者有时可达20余人。周今觉通过与中外集邮家和邮商的广泛接触切磋,邮识大增,从1924年元旦开始,接连在上海《晶报》上发表集邮文章《邮话》,为当时中外集邮家所注目。1924年冬,周今觉加入外籍集邮者组织的上海邮票会。由于对邮票研究至深,后英国皇家集邮学会授予他会友称号。在交往中,周今觉见外籍集邮者在华大肆搜罗华邮,有些人对华籍集邮家不屑一顾,且盛气凌人,他认为这是中国集邮者的耻辱。后在一篇文章中他悲愤地写道:“自神州邮票会创立,不三月而短折,其会报亦仅发行一期,戛然与之俱止。自时厥后,吾华遂无一关于研究邮票之会社。而彼西人之上海邮票会,则固岿然存在,虽星霜十易,中更欧战巨变,会友半去从戎,亦不因之中止。相形之下,吾华人合群力之弱点,乃愈益暴露矣!吾耻之,吾重耻之。”在陈复祥、李辉堂、叶颂蕃、张棣邨、张承惠、袁醴波、张景盂等人相互联络相聚下,周今觉毅然决意发起成立集邮组织,定名为“中华邮票会”。
    1925年7月4日上海《申报》见刊《中华邮票会之会则》,全文如下:
    1.名称:本会定名中华邮票会,西文名为Chinese Philatelic Society或C.P.S。
    2.宗旨:广益集思,交换邮识,以研究专门为主体,以引导初恍为职志,提倡道乐宗风,不取营利主义。
    3.会址:暂设于上海文监师路一千二百五十六号。
    4.会员:不限国籍,不限定额,凡赞成本会宗旨,经会员二人介绍者,得入会为会员。
    5.会期:自九月至次年六月为一会年(以阳历计)。除七月、八月休会外,每月第一星期日开常会一次。九月开年会一次,选举职员、报告会务。其有特别事务者,得召集临时会。
    6.会费:每年二元。新会员随同入会请愿书缴纳,旧会员仅九、十月两月内必须缴纳。
    7.职员:设会长一人,会计主任一人,华文书记一人,英文书记一人,评议员若干人(暂无定额)。会长由投票选举,余皆由年会推举。
    8.会报:本会拟刊布机关杂志,名日《邮乘》Philatelic Bulletin,每月发行一册,七、八两月休刊。
    9.会员之权利:会员有赠阅月刊之权利;会员登月刊告白有照定价折扣之权利;会员有质问疑义及以邮票交本会鉴定真伪者,概不取费(但须附回信邮资或挂号、保险费)。
    10.退会:会员于邮界有诈欺行为者,有毁坏本会名誉者,有迟纳会费至三个月之久者,经职员决议,得宣布除名退会。
以上会则有应行临时修改者,得于年会讨论之。

                                          
    经过积极筹备,在一个阴雨之日—1925年7月11日,在上海文监师路陈复祥寓所,召开了中华邮票会成立大会。首先由周今觉报告创立本会之缘起与其筹备之经过:“当提议之始,鉴于前度神州邮票会失败之历史,颇极踌躇审慎,然凡事必待万一然后出手,则恐永无成立之日,故与二三同志,毅然决然,成立此会。”
    周今觉的一席讲话,使到会的集邮者对邮会的生存和发展有了信心。在讨论通过《会则》之后,大家即投票选举周今觉为中华邮票会会长,推举陈复祥为中文书记,张承惠为英文书记。而会计主任一职,因会长需垫付大宗经费,所以推举周今觉兼任。随后又推举卢赋梅、柴冠群、张景盂、李辉堂、袁醴波5人为评议员。
    在中华邮票会成立会上,大家还讨论了会刊撰稿编辑问题。随后,周今觉拿出印度支那邮集,原世界邮王费拉里遗集中的藏品和一册美国最初光边印样(Proofs),计220枚,供人欣赏,令人叹服。借此他提议,今后每次会员聚会,各位会员应轮流出示所藏邮集,供大家观赏,以增兴趣及交流邮品。至此,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集邮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集邮团体就这样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诞生了。
    中华邮票会成立初期,会员只有七八十人,1929年发展为164人,至1940年已有580人。会员以上海本埠会员为主,遍布十几个省市,当时国内有名的集邮家、邮商几乎都加入了。除中国籍会员外,还有英、美、日、法、德、荷兰、瑞士、挪威、西班牙、希腊等国籍的会员40余人。
    中华邮票会会所最初在上海文监师路1256号陈复祥寓所,后迁西摩路141号周今觉住处,定期的开会活动地点在香港路银行俱乐部,场所设备豪华。
    为便于组织与活动管理,1926年中华邮票会设立了董事会,内设出版部、藏书部、审查部、交换部、拍卖部、编辑部等机构,并数次修改会章,以适应邮会发展的需要。1927年又分别制定了《中华邮票会拍卖章程》《中华邮票会交换章程》。
    中华邮票会董事会成员均由当时的集邮名家担当,他们以自身的影响为中华邮票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0年前,“沪上国人集邮家有声望为众习知者,除周今觉氏外,得五人焉:袁醴波、袁寒云、张棣邨、李隽青、许伯明是也”。以上集邮家中除袁寒云外,其余均为中华邮票会1929-1930年间的当选董事。
    许伯明(1877-1957),别名葆英,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历任上海都督府军械局局长、总统府咨议、保定中国银行行长、上海江苏银行总经理、江苏省财政厅长、南京中央银行副经理、重庆江苏银行总经理等职。许伯明嗜好集邮,对各种邮票兼收并蓄、尤重航邮,并言传身教带动梅兰芳爱上集邮。为新光、中华、甲戌三大邮票会早期会员,1930-1936年任中华邮票会董事。曾与周今觉一起接待施塔。
    袁醴波(1892-1936),原名袁礼本,字醴波,浙江慈溪人。任上海德和洋行会计主任约20年,后任职大华药房,1931年因病辞职。1920年左右开始集邮,以二三年时间,费二三千元,集成一部相当完备的中国邮票集,被誉为“国人专集国邮最早者之一”。其邮集(包括珍藏“翡翠姐”)生前悉数让渡谭蓉圃。为神州邮票会会员,中华邮票会(6号)评议员、董事、藏书部主任,新光邮票会2号会员。
    李隽青(1897-1966),原籍安徽,生于上海。富家出身,1920年毕业于大同大学英文专修科,早期流行歌曲词作者。1926年加入新光邮票会,后任国外主任。1928年加入中华邮票会,后为董事。集邮时间不长,但颇重研究。集票讲究品相,曾不遗余力搜购航空封,撰有《虹桥硃印记》《寸心千里楼杂话》《从不景气的邮界说到平民化的集邮》《集邮的“三何”问题》等,颇有见地。1931年因投机失败,售尽邮集。
    中华邮票会成立后,除正常例会活动外,主要致力于中国邮票研究,竭力提高华邮的国际地位。
    1.出版会刊  该会以出版会刊作为维系会员,交流邮识的重要方式。自1925年10月至1940年11月先后出版四种刊物:①《邮乘》(1925年10月至1929年7月)3卷9期,中英文合刊,周今觉主编;②《邮学月刊》(1928年11月—1932年12月)4卷48期,周今觉主编;③《邮讯》(1936年3月至1937年7月)2卷17期,以会务通讯、集邮信息为主,由周今觉、谢鄂常负责;④《邮典》(1936年4月至1940年11月)6期(含由周今觉、谢鄂常编辑的十周纪念特刊),中英文合刊,由张赓伯、梁芸斋(英文)编辑。除《邮讯》外,其他三种刊物主要刊载中国邮票研究文章,其中以周今觉撰述居多。

                               
    2.借助媒体宣传集邮  上海开洛电台经理曹仲渊(中华邮票会会员)邀请周今觉于1926年7月24日下午4时,在电台发表了30分钟的《集邮之趣味与裨益》的演说。周今觉在演说中简述了邮票的历史,指出“集邮乃王者之嗜好”。呼吁初集邮者不要贪图种类多的各国邮票,提倡中国人集中国邮票:“华邮已经有了四十九年的历史,中国经过无数变化改革,奇珍异品叠出不穷。近几年来市价腾腾上长,日新月异,已变为一个极时髦的国度了。”“但是国内的实力,究竟还嫌太差,实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新进的集邮家太少,声气太孤。”“希望中流社会的人们节省一切玩好娱乐的费用,从事集邮,人人都有一本小邮集……各从其所好。”周今觉还提到了邮票增值:“集邮不是消费虚糜的性质,乃是投资储蓄的性质……有许多外国人,早年集成的邮册,到了晚年卖掉,得了十倍、百倍的厚利。”他最后欢迎加入中华邮票会,可以受到集邮指导。周今觉的集邮广播演说,开创了中国集邮广播之先河。
    3.奖励华邮获奖邮集  为提高中国邮票的国际地位,该会密切同国际邮展组织联系。当得知美国将于1926年10月在纽约举办国际邮展的消息后,中华邮票会于8月29日召开董事会议,决定以中华邮票会名义,由周今觉出资,捐助纽约国际邮展金牌二面和大银杯一具,并言明银杯专门“奖给华邮之优胜者”。后经邮展评审,美国集邮家施塔的中国邮票集获此次邮展镀金奖,为参展的中国邮票集里的最高奖,最后将中华邮票会捐助的大银杯奖给了施塔。中华邮票会在国际邮展中奖励华邮获奖邮集,对提高中国邮票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影响。
    4.申免邮票进口税  在20世纪20年代,周今觉深感中国集邮活动遇有两大阻力,一是“华邮早已陆续流入外洋,近来购票无论珍异或寻常之品,多赖舶来输入”;二是关税阻碍,“进口皆须纳税,即华邮当日由本国输出,今日由外洋返其母国者,亦不能豁免”。这对我国集邮者收集研究我国邮票极为不利。随即说通上海邮票会会长布许,“有合力请求免税之必要”,于1926年以中华邮票会和上海邮票会的名义,联合上书总税务司请求免征进口税,不料遭到回绝。周今觉在同年12月将上书与批复原文一并公诸邮刊上,以示抗议。
    中华邮票会在周今觉领导下,汇聚了我国当时集邮界的精英,在倡导收集研究中国邮票上,在努力同国际邮坛的交往上,在维护中国邮票的国际地位上,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为我国集邮界树立了榜样。后因日本侵华、抗战爆发,该会暂停活动,1940年底该会无形停顿。

上一篇:

下一篇: